待曾国藩。
道光二十五年,唐鉴致仕。回善化老家住年之后,应友人之邀,到江宁主讲金陵书院,很快名震江南,甚受士子们敬重。咸丰二年七月,唐鉴奉召入京。两个月内,咸丰帝召见十四次,极耆儒晚遇之荣。在第十四次召见时,咸丰帝向唐鉴垂询对付太平军事。唐鉴鉴于江忠源楚勇,在全州蓑衣渡获胜及保卫长沙战功,向咸丰帝提出各省仿嘉庆朝办团练成法组建团练,并提出先在湖南举办。同时向咸丰帝力荐曾国藩可大用,请皇上任命曾国藩为湖南团练大臣,授予他便宜行事之权。出于对曾国藩深刻解,唐鉴对咸丰帝说,曾国藩翰林出身,久任京官,对地方事不熟悉,刚开始时会有不顺利,请皇上自始至终信任他。唐鉴以自己生名望向皇上担保,曾国藩必可成大事。
老夫子认认真真地用蝇头小楷写封长长信,语气极为亲热,极为诚恳。他把这次由江宁入京,皇上所给予破格隆遇详细地介绍番,特别把最后次陛见,皇上垂询及自己密荐写得更为生动。最后,老先生用动情语言,回忆当初四合院内,师生切磋学问、砥砺品性情景。结尾尤使曾国藩感动:
涤生吾弟,当年在京都时,老夫即知贤弟乃当今不可多得之伟器。这次进京,凡所见之昔日朋友,谈起贤弟道德学问、文章政绩,莫不交口称誉,老夫行将就木,亲见贤弟已成参天大树,私心之喜慰,非常人所能理解。
老夫满腹话欲与贤弟倾吐,讵料伯母仙逝,贤弟已回湘上,奈何!
眼下洪杨作乱,三湘正遭涂炭。南望家山,不胜悲念。常言说“时势造英雄”,正因为祸乱并发,乃英雄崛起之时,故老夫才向皇上竭力推荐,并以生薄名为贤弟担保。所幸皇上已简记在心矣。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贤弟数十年来,已备尝人世艰苦,现正当年富力强,担当大任之时,况贤弟素有以天下为己任之壮志,此为老夫所深知。老夫往日与贤弟,起读圣贤之书,讲经世之学,所为何事?岂不正是为今日拯黎民于水火之中,挽狂澜于既倒之时!虽然,老夫亦知,今日办事,千难万难。但古人说得好:世无艰难,何来人杰?此中道理,吾弟自明。老夫已矣,生庸碌无能,今为衰朽残阳,虽有报效之心,实乏济世之力。老夫常以晚年得遇贤弟而自慰。酬皇上厚恩,展生平怀抱。正当时也,望吾弟好自为之。切切。
曾国藩拿着唐鉴这封信,反复看几遍,心潮澎湃,起伏不安。当年在先生安静四合院内,师生之间不知多少次探讨过历代治乱兴衰,对张良、陈平、诸葛亮、王猛、谢安、魏征、房玄龄、范仲淹、司马光、张居正等人辉煌相业,神往不已。也曾暗暗下决心,今生定要入阁拜相,干番轰轰烈烈事业,让史官将自己业绩记在青史上,激励后世读书人。他想起谢绝张亮基相邀之事。正是要自己办大事时候,为何如此瞻前顾后、疑虑重重呢?“世无艰难,何来人杰?”唐鉴话像闷雷样,在耳边沉重地响起。“国藩啊国藩,平素漫自矜许,当时机来到之时,你却畏葸不前,害怕困难,这不是懦弱无能吗?”曾国藩捧着唐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