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人识人,奥妙甚多,复杂得很,不是两句话可以说得清,有些还不能言传只能意会,关键在相者识者阅历。曾经编过几句口诀,念给你听听。”曾国藩微笑着说,“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李鸿章轻轻地背诵遍,说:“这几句口诀简明扼要,只是门生愚陋,觉得空泛些,好比说真假看嘴唇,究竟什样嘴唇是真,什样嘴唇是假呢?”
曾国藩大笑起来:“这就难说。方才讲,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是指这些,要靠自己去揣摩。东坡说世上有许多事,只可于心,不可达于笔,这相人识人事最是如此。不过,你问是识别兵勇,这是相人术中最简单,就跟你细说几句吧!”曾国藩捋着已变花白长胡须,正色道,“第看五官。以双目神不外散,鼻梁直,嘴唇厚为最好。第二看皮肤,以肤色粗黑,双手茧多为最好。第三看说话。以木讷寡言为最好。主要是这三条,其他都是次要。”
曾国藩三条相勇标准,给李鸿章很大启发。他恭恭敬敬地说:“门生定按恩师所教,挑选五千精壮淮军前来。”
李鸿章父亲
测,只要李鸿章在,淮军在,大局则不会破裂。二是河南、皖北捻军势力很大,江宁克复后,主要敌人便是它。仗打得久,军营习气必然滋生,且湘军不服北方水土,今后平捻,还得靠由皖北招募淮军。赵烈文这两个理由说出,曾国藩不由得心悦诚服地钦佩,为自己身边有如此远见卓识人才而高兴。尽管作为自己传人,李鸿章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权衡利弊,只有他最为合适。
曾国藩不再犹豫,他要为目前救上海之危,更要为以后百年大计,把李鸿章全力扶植起来。
听说要由自己去招募淮军,援救上海,李鸿章比当年中进士点翰林还要兴奋。他十分懂得乱世年头,有枪便是草头王道理。上海个月光厘捐就是六十万,拿出半来,就可以养五万精兵;手中有五万精兵,谁还奈何得!
李鸿章兴冲冲地将招五万淮军计划向曾国藩禀报时,却遭到当头盆冷水:“少荃,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这条古训你都忘记?”曾国藩严肃地说:“次招募五万,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必然正经人少,无赖之徒多。你看长毛,动辄十万二十万,有时甚至号称百万,其实都是乌合之众,稍遇挫,便四散逃走。这样兵,再多有什用!徒糜费粮饷罢。你这次回庐州募勇,定要以和罗山先生过去招募湘勇办法,募那些有根有底、朴实勤苦种田人,油滑市井游民,纵然聪明伶俐也不可要。”
“恩师指教是。”李鸿章忙点头不迭,“那先招两万。”
“两万也多。”曾国藩摇摇头。
“万何如?”
“先招五千。”曾国藩伸出只巴掌。
“好,就先招五千!”乖觉李鸿章忙点头应允。心里想:到上海,有银子,打开局面后,招多少还不由!
“恩师,大家都说您会相人识人,门生想请您传授点识别兵勇办法。这次回去,好多挑选些有出息官兵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