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从小就对读书缺乏兴趣,这点,做大哥自然清楚。眼下老九虽处境不利,但他毕竟立大功,又以巡抚之高位开缺,且年富力强,今后必有再起之时。翰林出身大哥有责任帮助兄弟在学识文章方面提高步。这半年来,曾国藩从前代著名奏疏中选匡衡、贾谊、刘向、诸葛亮、陆贽、苏轼、朱熹、王守仁等人十七篇,摹仿经筵官给皇上讲经形式,对每篇疏从内容到行文分段予以详细批解,最后又给个总评,并针对此篇再阐述段为文之道。曾国藩自信,当今天下,上自帝师,下至乡塾,能对历代名奏疏分析得如此深刻精细人不多。他从心里乐于做这件事。他要以此作为酬谢九弟礼物。
从咸丰三年在长沙办团练算起,到现在整整十四年过去。十四年战火生涯使他深深地懂得,在战事上自己实际上是不行,不要说沙场上挥戈驰马、身先士卒,他个文弱书生根本望尘莫及。这点,当然不能苛求于带兵统帅,但如果具备,如像岳飞、戚继光那样,就能在士卒中更有威信,这且不说。统帅最应具备熟读兵书、洞悉全局、知己知彼、多谋善断、上知天文、下识地理、审时度势、出奇制胜等等才能,历次失败已反复证明自己或不具备,或尚欠缺。过去在翰林院,常觉得自己可以做诸葛亮、李泌类人物,现在看来,那真是文人孟浪。正好比李太白样。诗文中豪言壮语横扫切,古今英杰都不在他眼里,其实并没有处理世事能力,以至于卷入永王造反漩涡,险些丢性命。曾国藩常常想,倘若自己有诸葛亮、李泌、裴度、王守仁那样统帅之才,金陵早就攻下,长毛也早就平定,用不着等到同治三年。要说自己在这方面还有点长处话,那就是尚有自知之明,注意网罗将才,并放手让他们去干。前期靠是塔齐布、罗泽南、李续宾、胡林翼,后期靠是彭玉麟、杨岳斌、鲍超、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荃,尤其功劳巨大就是自己这个胞弟老九!他真感谢父母送给他这样个争气好兄弟!正因为老九不可磨灭功勋,使得他这个统帅在世人面前维持住应有体面。出于感激,在汪海洋等残部消灭后,朝廷要曾国藩再报个儿子履历给予荫封时,他没有报纪鸿,却报曾国荃长子纪瑞。也是出于感激,他要辅导弟弟读书作文。这半年来,不管事情如何多,精力如何不济,曾国藩对此丝毫不怠。
他原想先批奏疏,再批古文,再批诗词,他甚至还想为九弟批几部小说。当时带兵将领大多喜欢读《三国演义》。
曾国藩讨厌这部书,他认为书中讲打仗事纯粹是胡扯。他看重是《红楼梦》《水浒传》和《阅微草堂笔记》。尤其是《红楼梦》,把人情世态写得那样入木三分,常令他拍案叫绝。
他知道曹霑是前江南织造曹顺儿子,还特地到江宁织造局去仔细地查看过署中花园,寻觅大观园旧迹,并兴致勃勃地向织造春年询问曹家旧事和五次接驾盛况。关于这三部书,曾国藩有不少感想,他也想与弟弟笔谈。现在又要出征,只得搁下。为表示对这件事重视,他要纪泽将已完成奏疏批解部分,恭恭正正地用小楷誊抄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