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给们听听!”吴南屏催道。两个怪才虽然平时互相瞧不起,在这点上却又声气相投。
王闿运饮口酒,抑扬顿挫地念道:“平生以霍子孟张叔大自期,异代不同功,勘定仅传方面略;经学在纪河间阮仪征之上,致身何太早,龙蛇遗憾礼堂书。”
“雄深超卓,评价当!”吴南屏拈须称赞,“壬秋,你可是冷眼旁观,所见深刻,不过,料定曾纪泽不会收下。”
“他当然不会收。这副挽联只能记在湘绮楼日记中,传诸子孙后世。”
曾国藩心中不怿。奇怪是,江忠源、胡林翼、罗泽南都未表示异议。他愤然退出雅座,走出火宫殿,瞬时便回到荷叶塘。怪事!涓水河怎干涸?往昔清亮河水都到哪里去?他又去寻找高嵋山竹林,不觉吓懵!犹如遭受场
自生自灭。倘若没有内讧,这天下洪杨坐定多年。”
真是语惊四座,大家都洗耳恭听。曾国藩心想:“说他是怪才,恰如其分。”
“还劝你们且慢表保大清功劳。叫看,湘军不但不是功臣,它正是挖大清江山基脚罪魁!”
江、胡、罗都瞪大眼睛望着他。曾国藩更是惶惶不安。
“你们想想看,大清二百年来,兵都是朝廷掌握,钱粮皆归之于户部,藩臬听命于中枢。这些年来,因军功而升至督抚多达二十余人,至今还占据十八省近半数。他们仗着功劳,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兵员成家丁,钱粮变为私产,藩臬唯听命办事,不敢稍有异议。后起淮军将领骄横更为过之,简直达到为所欲为地步。今日形势,外重而内轻,督抚之权大于朝廷,只怕唐末藩镇割据局面不久就会重演。曾涤生说,二十年来与长毛、捻贼之战,其力费十之二三,与旧时文法之战,其力费十之七八。好吧,你们看看,这就是他与祖宗成法开战取胜后功劳!大清亡在湘淮军之手。总有这几十年间便可证实。”
曾国藩听到这里,吓得浑身冷汗淋漓,心里狠狠地骂道:“这个吴南屏,把你列作桐城文派在湖南传人,没有事先征求你意见固然不妥,但你也不能这样挟嫌报复呀!”
“吴夫子,你说得好!”帘外传进句异常宏亮话,把大家注意力都吸引过去。帘子掀开,走进个四十余岁学者。但见他气宇爽阔,风度倜傥,众人看时,进来原来是风流才子王闿运。他不待招呼,径坐在八仙桌上首江忠源旁边。落坐,就旁若无人地夸夸其谈:“吴夫子见解完全赞同,世人非但为湘军惋惜,也为涤翁惋惜。涤翁之才,原在经学文章上,他若心致力于此,可为今日之郑康成、韩退之。但他功名心太重,清清闲闲翰苑学士当不久,便去当礼部堂官,做学问时间已是不够,后又建湘军战长毛,更无暇著书立说。长处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短处却拼死力去硬干,结果徒给史册留遗憾。”
“壬秋,你太刻薄!”胡林翼大为不满地打断他话。
“这话看似刻薄,其实不刻薄。当面都对涤翁说过。”
王闿运仍然不知忌讳地大放厥词。“涤翁百年后,颂他夸他人自然千千万万,王闿运偏要唱唱反调。也拟好副挽联,将来凭吊时要亲手交给纪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