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省城,远不?”李隆最远也就去过县里,省城在哪个方向都不清楚。
“赶驴车要4个多小时,比去县里多两半路。”李和也没多说,站起来就要往刘大壮家去。虽然自己大姐也是个能顶事,可是在县里个大姑娘,人生地不熟,自己还是不放心,磕着碰着也会让自己提心吊胆。男孩子就点好,胆大皮厚,万出点事跑得快又抗揍。
刘大壮正蹲在门槛上喝稀饭,“进来,喝碗不。”
“就不进去,你跟家里交代好,明天跟
“出息,沮丧个脸给谁看,你别管。”李和算计着必须找水产供销公司,黄鳝泥鳅在农村不是稀罕玩意,但是在城市可是好东西。小县城供销公司只是三级站,般不收购,只能去省会城市。
李和倒是以前倒是听个四钏朋友聊起过,他们川内在七十年代生产队就开始养黄鳝、养鱼,李和还好奇问卖给谁,朋友当时就说,“当然是卖给水产公司,每个县城都有水产供销社。沿海就方便多,渔业队捕到鱼直接卖给海面上水产公司收购船。”
后面经济改革时候,李和还听到个关于渔场笑话,说是浙省渔民到黄海捕鱼,喜获丰收,几网围捕大黄鱼二万多斤。
但是东寻西找,海面上只有飘着“苏省”“浦江”信号旗外省、外地国营水产公司收购船,没有浙省收购船。
没奈何,他们只好掉转船头,装着鱼返回故里。
己找地方坐啊,热头还没下去呢。”又对李隆说道,“来人,你也把喊起来呀。”
“是没让他喊得,看你睡得哈喇子都出来。”这李辉是李和没出五服本家,和李和年龄差不多,从小起玩到大。
上完秤,李和说道,“谢谢哥几个帮衬,明天下午这个点你们过来就行,把钱算给你们。”
“说什话,泥窖子里堆呢,又不值钱,直留给母猪上奶,多都没用,你要不提,也就放那。”这年头能吃这体面胖子可不多,陈永强可真不知道吃什长这膘。
李和送完人,看小本子,乖乖,又多300多斤。
因为按照现行规定,渔民生产鱼,只能卖给本县国营水产公司,不准跨县,更不许跨省投售。
就这样,经过二天二夜长途运输,不仅船金光闪闪大黄鱼变成臭气熏人次品鱼,而且,渔民丧失良机,影响生产。
这些鱼国家收购后加工处理,亏本二千多元。
至于现在本地到底是什政策,李和把握不准,只能明天去省城看趟。
“明天把大壮带着,你俩人个摊位,抽个空去省城。”
这下他有些心慌,统共600多斤呢,明天要是销不出去,这乐子可就大。两辈子,他也没做过水产啊。
看李隆神色,哥俩想块。
实在不行,就得分两个摊位,他自己去北街重新开摊,让李隆去已经熟悉次南街。
兄弟俩合计,就只能这样。
“哥,个摊300斤,应该问题不大,顶多耗点时间,卖个几天没问题,可都是附近老客,人家也不能天天吃这玩意啊?再说,今天第天还没怎传消息,咱家就收600斤,后面也是得消息,咱2000斤也不止啊。”李隆可不是傻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