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颢闭口不论,并不附和。去岁吕诲任御史中丞,以十条大罪攻击王安石,不止说王安石“大*似忠,大佞似信”,而且还说他“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骄蹇慢上,阴贼害物”。可王安石刚刚任参政连半年还不到,变法才开始,如何能犯这
多
罪行?
而且其中还有条,说得是
小臣章辟光上书,劝赵顼把已经成年
弟弟岐王赵颢遣出宫去,因而惹怒
高太后,要将其治罪。王
“王介甫这回是要走?”
程颢不论何时何地,无论身前有人无人,向来都是坐得端端正正。后世被儒生们顶礼膜拜
明道先生,此时也不过三十多岁,可饱学鸿儒
气质,寻常人五六十岁也是拥有不
。虽然是与自家人闲谈,但程颢肩张背挺
俨然姿态,即便站在朝会上,再挑剔
御史也找不出毛病来。
相较下来,张戬便放松许多,靠着交椅后背,他冷笑着,“不过以退为进罢
。因为韩稚圭,王介甫是上
告病请郡
札子,但天子现在是怎
想就不知道
。不知是要留还是要放。”张戬说到这里,不满地哼
声,“不管怎
说,韩琦
话总比
们这些御史管用。”
张载、张戬与程颢是关系很近表叔侄,而程颢与张戬又同在御史台中,更显得亲近。最后连在京中
宅子,都是租在
起。两家后院还有
道小门通着。三人经常坐在
起议论朝政,探讨经义,他们
妻儿也
样互相来往走动。今日台中无事,张戬和程颢就坐在
起,闲聊起来。话题不知不觉中,便转到
王安石
身上。
程颢轻轻叹着:“若王介甫能稍听人言,也不至于闹到这般田地。”
“听也没用,均输、青苗、农田水利,哪项不扰民?改是没处改,可王安石能听着劝把三法尽废?!尤其是青苗法,官府出面放贷!朝廷体面要不要
?!又是拿常平仓做本钱,若有天灾人祸,缓急间拿什
去救人?”
提起青苗贷,张戬便是
肚子火,越说越怒。他
贯瞧不起放贷
,连世间常见
僧寺放贷都被他批过,何况官府亲自上阵。
“天琪表叔,你这话就错。”程颢不同意张戬
偏激,“若从救民济困论,青苗贷不为不美。如当年李参之于陕西,王介甫之于鄞县,都曾救民甚多。只是如今王介甫
改初衷,以求利为上,原本利民
青苗贷早已面目全非。为
多得利息,地方均配抑勒青苗贷,不需要贷钱
富户也要他借钱,朝廷
体面为其丢尽,故而当废。只不过若是能少取利钱,继续行之亦为不可。”
张戬惊讶道:“伯淳,你前日谏章不是说青苗贷不当取利息吗?”
程颢笑道:“这不过是进二退之法。虽然是说不当取利息,但此事官家绝不可能答应,只求能少收
点就可以
。世间事本是如此,求之为十,通常也只能得之三四。”
张戬觉得程颢妥协得太多,不过他知道他表侄
性格便是如此,也不与他争论青苗贷
话题。另挑话头:“吕献可【吕诲】前岁曾言,王介甫‘大*似忠,大佞似信’,‘误天下苍生者,必斯人也,如久居庙堂,无安静之理。’当日,司马君实还说‘未有显迹,盍待他日’,如今观之,吕献可
条条说得还有错吗?只恨吕献可没能早将安石逐出朝堂,让朝野不安如许。”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