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恪原先以为,文官们会担心形成武将集团,与其分庭抗礼。谁想到,文官们反对武学原因,竟是嫌皇帝涉足太深,太过抬举武学。不过这也正常,样新鲜事物出现,总有个被认知过程,傲慢文官们,还意识不到这所军校会带来改变,而等到十几年后,他们明白过来,切都将已成定局。
文官们看不起正好,省得他们插手,狄青正可以放开搞。
好开始是成功半,要是头开坏,日后想要有个好结果,就千难万难。所以陈恪建议狄青,不要着急开办学校,先把地址选好,资金筹到位,等到秋闱之后,自己帮他仔细参详,把章程点点敲定,明年春天再开不成。
至于这科武举,时间仓储,
每次去拜祭永定陵,看着那光秃秃碑座,赵祯心里就抽抽,因为西夏,是在他统治时期正式独立,李元昊赫赫威名,也正是建立宋朝次次惨败基础上。如果此生不能消灭西夏,至少夺回失去土地,那将来……自己陵前,也样会光秃秃。
平民百姓坟上,还能立块碑呢。至尊大宋皇帝,豪华万倍大陵墓,却连块碑都没有,赵祯只要想想,就觉着没脸见人。所以他对文官在军事上,彻底失望。
重开武举、栽培狄青等将领,都是赵祯意欲平衡文武体现……大宋已经开国百年,他皇位乃是正大光明继承而来,根本不用像防贼样防着武将作乱。他已经明白,武将没有地位国家,注定是要被人欺负……
侬智高叛乱更是无情揭示,文官们在战争中拙劣表现,更让官家坚定,军事还是得依靠武将来想法,所以才会提拔狄青和王德用两名将领,共同担纲枢密院。然而好容易翻身做主文官们,岂能轻易让武将翻身?各种不配合、各种使绊子,让官家努力见不到点成效。
在这个背景下,狄青甘愿解除切职务,俯身去开办武学教育,从基础上改变大宋军官颓势,官家自然是赞成。
况且,狄青提议设立武学,并非他首倡,而是范仲淹庆历新政中项,庆历二年十二月,置武学教授。翌年五月,正式在汴京武成王庙设立武学,以太常丞阮逸为教授。但因为新政旋即失败,八月即停办。在陈恪先前那段历史上,要等到熙宁五年,才会在原址重设武学,以兵部侍郎中韩缜判学,生员以百人为额,选文官知兵者为教授……当时在轰轰烈烈王安石变法中,这项小小举措并不显眼,大家忙着反对青苗法、保甲法这样大法,也没有遇到什阻力。
但现在,因为陈恪这只蝴蝶出现,重设武学被提前十几年。而且规格提高到由皇帝担任山长,狄青挂宰相衔判武学事……如此高规格,叫文官们感到十分吃味,甚至有人上纲上线,说这是朝廷‘重武轻文’开始。
在文官们激烈反对下,‘皇家武学院’名头,被改为‘汴京武学院’,官家也没有担任山长……哪怕只是挂名,都会让傲娇文官们伤心。
狄青说,为保证武将们忠诚,不应该由别人担任山长。官家无奈道,话虽如此,但是*员们反对紧。山长职只能暂时空缺,先把武学开起来,其他事情慢慢再说吧……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