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书看着看着,官家笑容便渐渐收敛起来。
他目光所及之处,都是京城繁华之处,即便知道各地天灾频频、人祸不断,那也仅仅是知道而已,并没有什实质体会,只觉得又要遣人去赈灾,十分烦扰。
看到书上句句天真却残酷言语、个个支离破碎却又极力想生存下去家庭,官家猛地意识到许多事不仅仅是纸奏折,还是天下百姓切身之痛。
看完全书,官家神色怅然地与王珪叹息:“朕不如两个半大少年。”
这话王珪可不敢接,诚惶诚恐地道:“陛下乃圣明之君!”
免得他有什地方写得不合适。
王雱收下稿子,当晚就挑灯创作起来。没过几天,王雱便带着校对好、排好版样书去找赵仲针。
赵仲针年纪小,字里行间难免透着点小天真,这些部分王雱只字未动,因为有事从这个角度去写更加鲜明有力,年纪大,三观稳,写出来东西难免会夹带私货、有失偏颇。赵仲针天真和理想化,反而把某些事实衬托得更加残忍。
王雱画起插话来就没那留情,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些流民是怎来到洛阳、怎在洛阳安顿下来,这些人遭遇过苦难让他们只要能吃上顿饱饭,就露出欢喜不已神情。
赵仲针看完王雱带来样书,觉得王雱画画得好极,高高兴兴地拿着去给官家看。
官家道:“朕要亲自为此书题序。此书,该让天下读书人都看看,让他们知道学学问要做什事、解决什问题!”
王珪当即备好笔墨,让官家为《洛阳见闻录》题序。
作者有话要说:
王小雱:少年,看好你,们起来搞事吧!
*
官家原以为赵仲针写是游记之类,留下搁在边,等着处理完折子再看。翰林学士王珪随侍御前,听到这书乃是赵仲针和王雱合著,便提出要看看。
得官家允许,王珪拿起样书看起来。他原也以为两小孩肯定是写些有趣见闻与官家分享,看之下才知道自己小看这两小孩,此书出,怕是会引起朝野热议!
官家批阅折子之余瞧王珪眼,见王珪神色不对,便问:“怎?两小孩写什不妥当内容吗?”
王珪是个谨慎人,并不多评价,只恭敬地道:“回陛下,没有不妥,只是与臣想不大样,陛下看过便知。”
官家顿时起好奇心,接过王珪递上样书,笑着说道:“好,朕这就看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