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认识咋办,日子还得过啊,正好前面征服者留下来他们文字,用挺好,继续用吧。
至此,古埃及亡。
各个古文明路,基本就是这走窄。
华夏路显然走宽,虽然时之间普及困难,但利在千秋。
象形、会意这是双核,为何还说它切音,因为它在同时代人之间,也可以单纯表音来传达意思。
说白,啥软件都可以兼容。
比如‘人’字,假设不叫它ren,叫它歪比巴卜,那又如何?只要们定义‘歪比巴卜’就是人类意思,然后写作‘人’,并以这个字内涵去衍生其他含义。
那就照用不误,系统没变,依旧可以用它编写各种应用程序。
汉字最古形态,是象形。用着用着,后来古人发现,光象形不够,字不够用,有概念性字不能象形。
于是们加入‘会意’,通过会意式组合,发明更多字。
有个好处,用极其有限字,组合表达无限意义。
但是也有坏处,那就是语言旦变,而文字没有跟上节奏起变,那就完,几代之后就不用。
古埃及被入侵征服无数次,经历语言同化,文化冲击,再加上杀戮与毁灭。
他们文字系统太脆弱,经历不起这种动荡,统治者变,征服者是异族,而他们语言变,文字还来不及跟着变,所以亡。
文字亡,各种文化也跟着亡,反而是其他文明帮着记录点神话下来。
比如说‘青式嘿地,觉第添通’,你们照样知道什意思啊。
经常利用汉字为工具,通过研究古文字内涵,继而解读山海经等些上古东西。
比如神,比如龙、帝之类。
想知道古人怎设想这个东西,看他怎造字不就完?
拼音文字就没法这干,假设现在,把西方巨龙所有描述全部删除,然后拿出巨龙,也就是‘拽根’这个单词,那不会有任何人知
同样时期,其他古文明,也是觉得不够用,但他们没有走向会意,而是走向表音。
短期内,拼音文字极其适合普及,设定几个用来发音字,然后人怎说话,就怎拼。看到句子后,把所有字拼读出来,也就成话,继而明白意思,韩国文字就是这样,贼好创建,代人搞定。
可就像前面说,子孙后代麻烦,语言变咋办?赶紧重新创建?但是外族征服,水深火热,没这闲工夫咋办?
就算有这个闲工夫,也没这个意识,因为语言变化大多数都是循序渐进,就如同方言形成般。
是几代人,累积变化,老代人死才反应过来。如同艘船今天换几个零件,明天换几块板子,温水煮青蛙,换着换着,打跑异族,宣布复古,想找回文字时,蓦然回首,发现不认识字。
这也是古埃及文字被认为造假大原因,他们文字没变过!挖出来文物,时代跨越两千年,都是样文字。
如果没有造假,那只能说,古埃及文字与时俱进速度太慢,没有自更新系统。
反过来,汉字是象形会意切音型文字。
双核处理器,且不会因为语言变化而瘫痪。
汉语发音早就变过,别说跟古人,跟温州人说话都费劲……但这并不妨碍认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