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帝不管事情况下,内阁每日需要处理来自全国各地重要文件并作出相应决策和指示,大明疆域广阔,这也就意味着每天都会有刻不容缓需要紧急处理奏疏如雪片般堆在阁老们案头上。
有时候东边河水泛滥淹没农田,往往西边某府百姓却正处于旱灾蝗虫肆虐下,地方官府叫苦连天声泪俱下,内阁宰辅们又不可能亲自去视察,所以不管哪份奏疏看起来都是那样可怜,那样需要援助,然而国库钱粮又是有限,先拨款赈济哪边,哪边可以先放放,这些都需要内阁来判断,有时候如果判断发生错误,那就意味着会有成千上万条人命因他们错误而消逝。
在唐泛等人入阁之后,内阁人手相应增加,每人分摊部分工作,照理说工作量已经尽量缩减,不过每个人依旧每日天不亮就入值,直到下午各衙门散值之后,内阁成员大多数时候还要留在这里讨论公事,批阅奏疏,其中辛苦非言两语所能道尽。
虽然被诸多诟病,作为首辅万安,也并不是像常人想象那样,每天只要奉承下皇帝,然后什事也不干,就能坐稳首辅位置。
在阁臣们商议政事时候
作为大明帝国权力核心,内阁向来是所有臣子最终追求。
甭管内阁里面如何论资排辈,在外人看来,能够入阁就意味着成为大明宰辅,从此外人称呼唐泛,便得用“唐阁老”才更显得尊敬,像唐泛这样,年方而立内阁宰辅,也是绝无仅有。
此时距离他当初在刑部担任个小小主事,也仅仅过五六年光景。
唐泛升迁速度之快,着实令人瞠目结舌,大明朝能有这般际遇,似乎仅此份。
然而旁人只要仔细想想唐泛做过那些事情,似乎又不觉得惊奇。
下台就可以看出来,所谓略占上风,也不过是源于皇帝宠信罢。
对刘吉而言,他推荐刘健和唐泛等人,也不是因为赏识刘健唐泛,实有不得已苦衷。
先前已经说过,朝野上下,被御史言官弹劾次数最多,不是首辅万安,而是刘吉刘阁老,因为皮厚心黑不怕弹,刘吉甚至被冠上“刘棉花”“美誉”。
可刘吉脸皮再厚,面对前仆后继源源不断弹劾奏疏,内心也是惆怅忧伤,身为人臣,谁不希望自己有个好名声呢?
所以这次他举荐刘健等人入阁,其实也是因为刘健徐溥唐泛他们官声清正,众望所归。
个人想要走到什样位置,就得要有相应能力来匹配。
否则就算他气运冲天,也终究有不灵光时候。
在内阁那样龙潭虎穴,庸才就只能沦为刀俎上鱼肉,任人宰割。
被同僚羡慕嫉妒唐阁老,在内阁过得其实并没有外人想象那滋润。
没进内阁时候,大家仰望此处,难免带上份因不解而产生神秘感,等真正置身在其间,才会发现,这日子和个中滋味,实在不足为外人道也。
刘吉举荐贤能,自然也可以顺便洗刷下自己那并不太光彩名声。
为免两败俱伤,万安最终还是同意刘吉提议,于是经过廷推之后,唐泛也入阁。
不过他排名尚在刘健,徐溥之后。
也就是说,在内阁里,唐泛属于垫底老幺。
但老幺总比不入阁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