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伯乃小吏之楷模。”
来自大兴个前主簿,个典吏,两个书吏不无激动地趴在那里说道。
阎应元因为守丰润和抚宁两次功劳,被杨丰封为伯爵,而且还是目前顺天府尹,以个典吏不但突破吏天花板,而且还封爵,做到三品大员,京师最高行政长官,这已经成大明所有吏员们传奇,所有吏员无不以他为人生目标。
“知道就好,好好给朕做事,说不定你就是下个阎应元。”
杨丰满意地说。
试合格,也就是他出题搞份试卷进行考试,当然试题要保密,实际上每个县都不样,然后由吏部和锦衣卫起到各县召集所有吏员做题,做完之后看分数,达到录取线就进京,再由他来进行复试,从中取出县令,主簿和县丞。实际上这里面本来就有些主簿和县丞,杨丰只抓到县令级,僚虽然也有品级,但实在太低还不在他祸害范围,只是重新进行下洗牌而已。
地方官僚吏是完全不同。
前者是官,进士起步。
僚是辅佐官副官,理论上是可以通过考核,然后升到县令,但实际上难度大到几乎可以忽略这种可能,大堆进士老爷等着出缺,哪轮到僚官升迁。
吏是办事员。
这个没品级,也就是不入流,阎应元就是,不过他典吏属于吏员里面最高,而且明朝很多县根据情况不同,县令下面有没有或者缺少僚官,而典吏作为吏员老大,基本上行使县丞或者主簿职责,所以身份上仍旧也算有点,但也就仅此而已,理论上他仍旧不是官,他只是个胥吏,还没有考科举资格。
然而因为县令很多都是饱读诗书,八股文写得好,但真正行政能力就呵呵,地方上具体事务,基本上就是僚和吏在负责着,所以尽管杨丰把所有县令全抓起来给他凑钱,但实际上地方政务并没受影响,本来那些县令就是摆设,主要职责就是给自己捞钱和巴结上司,具体事务很少有去管。
而现在,杨丰就是要把这些原本被忽略,但实际上却是地方上最不可或缺行政人员,提拔起来为他所用。
“你们都知道阎应元吧?”
杨丰问第批受召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