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他收购是给银子而不是米,然后盐户拿着卖盐银子,到同样他开粮店去购买粮食,这样比朱元璋时候自由多,毕竟盐户不只是需要米,他们还需要钱来买别。如果粮价上涨那盐收购价也涨,米价跌,那盐收购价也跌,但无论涨还是跌,都必须维持引盐石米比例,盐场也罢,粮店也罢,只要有打破这个标准,那盐户可以直接砸。
反正盐户也是民兵。
他们手中也有武器,有这样砸也不犯法。
实际上收盐地方和粮店全都强制性建设成隔壁,无论哪边有违反,盐户们立刻就能知道。
另外杨信还规定只要盐户卖盐,盐场就必须收,同样只要盐户买米,粮店也必须得卖,当然,质量是另套制度,掺假肯定是不行,至于保证粮店粮食供应,这就是上级事情。现在江浙粮食由粮食公司专营,如果不能保证盐场粮店有足够粮食,那就是级级找责任人,不过般不会出这种事情。
尤其是那些盐户,按照新盐法他们彻底摆脱过去苦日子。
天下最苦者灶户,这可是文官自己说,过去他们受*员,富灶,盐商重重压榨,尽管在湖广斤盐就得几分银子,但在这里两银子能买千斤。
盐比粮食还便宜……
实际上以当地米价,斤米都能换差不多十斤盐。
号称贱如沙子。
。
“大王要走,就从老朽身上踏过去!”
抱着他腿老头,就像某些为老不尊样嚎叫着。
然后其他老头个个抱腿抱腿,拽胳膊拽胳膊,还有人干脆抱腰,个个鼻涕眼泪齐下嚎叫着,迅速把他身郡王蟒袍搞得仿佛乞丐装,可怜镇南王此刻彻底无力挣扎。
“大王,不能走啊!”
毕竟淮南本来就是主要产粮区。
而且这段时间以盐河为基础,又修建大量支线运河,基本上所有盐场之间都有运河通行,海州还是不冻港,海运同样方便,甚至就连盐场之间陆路交通都得到修缮,盐场粮食运输根本不存在问题。可以说盐户什都不用想,就是努力制盐,制越多赚越多,制越多日子过得越好,其他什都不用管,而且什税也不需要他们交。
那盐户还不都乐疯。
这时候两淮盐场都已经全部改良成新法,也就是淋灰或者削泥取卤,砖池晒卤,完全不需要煎锅,晒盐成本极低
但镇南王强行规定盐价,无论米价如何变化,始终就是按照引盐石米价格。
据说这是太祖时候制度,镇南王只是恢复大明祖制。
事实上也确是。
朱元璋时候就是这个规矩,盐户正课盐,也就是每丁额定年必须上交盐就是引盐石米,不管米价是多少,总之就是交引正课盐换石米,完成之后剩下就随便,愿意接着制盐就接着,那个称之为余盐,和正课盐样标准由盐场收购。
实际上杨信盐业制度至少在盐场确是和朱元璋差不多。
“大王,别抛弃们!”
……
然后周围哭嚎声更响。
别说是老头,甚至很多老太太都涌向他,还有些小孩哭着上前。
这是绝对真心实意,作为最后加入镇南王控制区淮安带,这些百姓那真是被幸福砸头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