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守随打好主意,这祖制便是正德再荒唐,总不好公开违反,难道他身为天子,敢自堕身份,把自己置与
有权衡余地,只得站到杨凌边,充当打头阵尖兵。
正德不理,批转内阁。此事还未引起大多数*员注意,他们所热衷仍是进谏,只不过又多条弹劾内容,就是杨凌逾礼,未得后宫允许,擅移公主玉驾。擅携民女,入住行宫。只是令杨凌奇怪是,后宫里却悄无声息,太后和皇后娘娘居然没来找他麻烦。
第二日,江南道、广西道监察御使、翰林院侍讲学士、詹事府左春坊等共计十人附议开海禁事,请皇上廷议。至此,这件事才引起百官注目,然而,已经来不及,正德根本没有给他们串连、商讨对策机会,次日早,正德就召开大朝会,汇集满朝文武,廷议此事。
当日,礼部尚书王华、右都御使刘宇、兵部侍郎曹元、吏部侍郎张彩等八名实权人物金殿上书支持解除海禁,简直是迅雷不及掩耳,这迅速动做下子把群臣打懵。尤其是皇帝咨询于内阁三大学士,李东阳、焦芳均当廷表示赞成,杨廷和亦不予反对,立刻把朝臣中相当部分持观望态度*员拉拢过去,声言支持解禁。
这来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刚刚上台,根基尚浅,根本不敢表明态度。刘大夏怒不可遏,杨凌继掌督察百官之权和财权之后又掌兵权,他就觉得极为不妥,杨凌与内廷过从甚密,再掌握这大权力,形成尾大不掉不势,旦心存反意,恐怕难以收拾,如果解除海禁,仿当年郑和旧制,由内廷掌管水师和商运,天下岂不落入*宦掌中?
是以刘大夏和马文升等人汇集班老臣竭力反对,双方廷辩从剿灭倭寇、经商牟利、水师建制、国库负担、农耕影响激烈争夺,彼此贬抑,不料请求解除海禁方竟似早有准备,每提个问题他们都可以拿出详尽数据和周详计划予以驳斥。
正德皇帝坐在龙椅上,看着像斗架公鸡般群臣,心中实是快活无比。从来都是他正德,是百官呵斥教训对象,难得这回竟做裁判,他真巴不得多来几场这样廷议那才有趣。
老臣杨守随眼见对方攻势汹汹,而韩文等班在朝中极负盛望老臣如今皆不在京中,这才知道正德皇帝早有准备,嘻笑荒唐之间,不动声色地已将反对海禁主要力量全支出京城。
如今留下刘大夏、马文升几个人,不过是做做样子,恐怕这样争论下去,他们就要成为廷论牺牲品,如果这两人再被免职,等到韩文等人回来,仍是势单力薄,再也无力战。
杨守随灵机动,踏前步对正德皇帝道:“皇上,大明天朝上国,乃四海之中央,藩夷小国与大明通商,是大明示惠与天下,本无不可,至于倭寇横行,方才刘宇刘大人等人所提建制水师、剿抚并用、以利导引等策,臣亦觉可行,然大明若与夷国平等通商,有违大明‘朝贡’祖制,这岂不是将藩邦蛮夷置于和大明相等地位?日本国王倨傲不恭,已多年不以大明藩属自居,大明岂可自降身份?须知旦解禁,日本最近,彼此通商再难控制,而且倭人狡猾,亦可冒充他国商人,故此臣以为,日本国不称臣纳贡,大明万无解禁通商之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