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金口玉言,都下旨,那就照办吧。
文在武之前,众*员就开始先议文谥,自宋以来,文谥之中“文正”是最高荣誉谥号,司马光、范仲淹,都曾获谥“文正”,而本朝,到目前为止,只有个方孝孺获此殊荣,称“方文正公”。
方文正来之不易呀,那是用灭十族代价换来,
追谥个国公都不成?必须有开疆拓土之功?满刺加失而复得算不算?东海数十岛,千里海域被弃百年,沦为海盗巢穴,如今重回大明治下算不算?都掌蛮直是国中之国,不奉号令,如今改土归流算不算?什荒唐?朕还想封王呢,这有什大不?都少跟朕讨价还价!”
众臣左劝右劝,正德冷笑不语,倒是刘瑾先不耐烦。
人家刘公公是个干实事儿,追谥嘛,给多大官儿怕什呀,就是追封他个皇帝有个屁用,人都死,县官还不如现管呢,何况死官?在这些虚头巴脑事儿较什劲呐?赶快把这事儿都解决,人家还要研究研究内厂和江南海事衙门事呢,那可不是权就是钱呐。
刘瑾把眼瞪,咳嗽声,大步走到御案前,高声说道:“皇上英明,老奴觉杨大人功勋追封个国公绰绰有余,要不是有祖宗们战功压着,杨大人封王都不成问题。再说,总不成开国代可以封王封公,后世臣子统统不能有此功劳吧?”
焦芳趁机跪倒道:“刘公公说是,这样意味着什呢?意味着有开疆拓土之功臣子,不是只有太祖朝才出。今日追封杨大人,激励群臣为大明开疆拓土,如果来日有人封王,臣不认为皇上是逾越祖制,因为那时大明疆土必是不断扩大,皇恩浩荡,远布于八方极远之地。”
刘瑾是内廷首相,如今还控制吏部和都察院、御使台绝大部分*员,他出头赞成,这些人就知道老大意思,于是许多出言反对马上也厚着脸皮改口赞成。杨凌派人在威武侯不在京时候,唯焦芳马首是瞻,他出面,便也纷纷应和。
再瞧正德皇帝脸,越来越长,十分难看,王华和李东阳交换个眼神,知道这是大势所趋,可不能容那些言官继续表忠心,于是二人齐齐跨出步,也拱手赞成,这样来,杨凌国公之位就当定,略略议,决定追封杨凌为威国公。
随即,便要由皇帝颂予谥号。谥号常用吉字共七十三个字,按规矩,在般情况下,亲王应赠予个字谥号,郡王两字谥,大臣也多是两字谥。两字谥话,就要分文官和武官,文官谥号皆以文字开头,武官以武字开头。
杨凌战功赫赫,照理说该是武将,以武字开头,可是他却是同进士出身,詹士府太子侍读,而且引进农作物,改良农业;开海解禁,加强商业,新帝登基后,许多政令条文都有他参予意见,包括刘瑾进谏那四十多条激进改革条款,杨凌都在其中提出过自己见解,并最终经皇帝批准予以颁布,这说来该封文谥。
群学究对人身后之名实比生前事还要重视,就文谥武谥又争来争去,半天不见结果。正德皇帝烦,“啪”地拍桌子,来个锤定音:“不要争,杨卿文武全才,文治武功皆有建树,赐杨卿四个字谥号,文谥武谥都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