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觉得,这种情况不太符合这三起已经发生案件。”
宋文点点头,接受这种解释,没有应激点,就无法完成固定人格转换,不进行固定人格转换话,也就无法造成每次案件都形成那些特征。双重人格这种理论假设,在本案中也就有明显漏洞,站不住脚。
案情分析得差不多,顾局转头问田鸣:“田队,你对此怎想?”
田鸣道:”虽然现在没有足够现场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是两人,但是觉得庄教授这种分析符合现场情况。”
“多谢庄教授。”顾局沉思片刻开口道:“这理论有点意思,觉得这种分析有其合理性,不能排除凶手是两人或者是多人可能,你们在接下来查案子时候,可以把这种情况考虑进去,进行调查,看看有没有什收获。”
子却觉得这种论述有点不可思议,“宋队,你这个说得有点情况太特殊吧……”
庄易却是打断田鸣话,对宋文投去赞许目光:“这个想法非常好,而且也曾经考虑过这种情况。”
庄易到这里又转身面对众人,回答他们心中疑问:“双重人格,学名叫做‘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其实,双重人格虽不多见,但也绝不少见。把这种情况考虑进去,是非常全面。只不过……”
庄易顿下继续解释道:“双重人格,并不可以自主选择或者是随时切换人格。”
“大部分人格转换,是随机进行。而有规律可循转换,又是和创伤性事件密切相关,在遇到大刺激、应激性事件,或者是极为放松情况下,比如临近睡眠,催眠后,才会发生固定转变。”
然后他看向众人道:“你们大家都是市局精英,定要通力合作,尽早抓到凶犯,必须争分夺秒,保证市民安全。”
“这个案件之中,那个较为温和有愧疚感角色出现,是在案发以后。如果们假设这个凶手真是多重人格,那这个时候,往往是情绪回落而又不够放松,神经紧绷时候,在这处反复推理,也找不到他人格应激转换点以及应激转换原因。”
说到这里,庄易拉过白板,:“分析凶手犯案心理过程,根据心理动力学家勒温理论,们把心理动机分为六个基本环节:需要、紧张、效价、矢量、障碍、平衡。”
“这六个阶段,可以很好地套用到本案之中去。需要,是生理需求。紧张,是内部张力。效价,是主观体验。矢量,是对冲突衡量。障碍,是们法治,法律,阻碍行为力量。最后是平衡,凶手得到满足。”
庄易在白板上画个圆形,分别写这六个状态。
“人们行为,就是在这种从需要到平衡之中发展。认为到受害人身亡之时,最后平衡状态已经结束。只有到下次行凶前,才会出现下个轮回。换句常人可以理解话说,此时凶手应该处于贤者状态,完全没有转换理由和可能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