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看到这个部门,眼睛都在放光。
“汗阿玛,想……”
“等你长大再说!”
“嗷,儿子已经长大!”
“等你成婚再说!”
比如皇帝免什地方赋税,而他们这里还有人继续征收赋税,就可以纠集群读书人悄悄上京告御状啦。
地方官度想要禁止本地阅读报纸,但他们敢这做,就是造反。
于是,他们发行刊物,还是和他们以前发行诗稿样,属于文人自娱自乐,无法让老百姓买账。
不仅如此,随着老百姓解政策,股自下而上对地方官监督势力逐渐形成。
康熙在胤礽见建议下,专门创建个部门,来接待这些上访群众。
报纸已经发行好几月,至少京中老百姓已经习惯报纸存在,并根据报纸辩论激烈程度,来判断哪些人是真正有才之人。
如胤祉这种喷多且年幼“文人”,自然是大才。
于是胤祉突然扬名,就可想而知。
文人们见到胤祉扬名办法,很想模仿。
康熙把报纸抓得特别严格,现在只准京中出版报纸,其他私自印刷报纸议论时政都是死罪。
拿到属于他神仙称号——民间正在为他是文曲星君还是龙九子负屃而争论不休。
那能生出这多神仙儿子康熙皇帝,他本身是什,就不言而喻吧?
胤祉能获得此文名,不是因为他逼死几个*员,而是他在报纸上吵架马甲号爆。
报纸造价仍旧很高,卖十个铜子,但比起其他书籍来说,便宜太多。
认识字人总会有三俩也认识字好友,大家起凑凑,轮流购买,每期报纸都能看;
“儿子马上就
不过康熙也定下严格规章,来惩罚诬告人。
每个来告状人都要签字画押,如果诬告会造成严重后果。
这个规章也写在报纸中,让各地百姓知晓。
在这种严苛防诬告规章下,老百姓只会在走投无路时候才会来告御状。
这样不符合后世监督吏治标准,但在这个时代,总归让老百姓多条活路。
即使地方上想要将报纸改个名字,弄个什“文人清谈”之类名字,他们发现,自己根本无法与皇家出版社竞争。
从成本上来说,有新印刷机后,印刷量越大,成本就越低。
京城报纸,就算运到边疆、甚至海外,其价格也比本地文人豪强们自己折腾“报纸”要便宜许多。
从内容上来说,京中报纸可以畅所欲言,文人辩论只占个版,其他有政策解读、法律解读、种田织布小技巧、以及有趣故事。
对地方上老百姓来说,就算他们拿到报纸时已经过时效,但其中内容仍旧非常有用。
茶馆酒楼评书先生多项读报纸业务,那抑扬顿挫声音读报纸上文人们辩论,比话本还更让热血沸腾;
街头巷尾也多些读报纸老书生,他们大部分人不要钱,只是想在力所能及范围内,让老百姓多解些东西。
老百姓们般都会在听完报纸后,悄悄留下些东西,个鸡蛋,把米面,尺布头……悄悄放下,悄悄离去。
老书生打开门,往地上瞅笑着拎着东西回房。
高高在上官老爷们总说百姓愚昧不知恩,百姓真不知恩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