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票价”突然放开,电影票价大幅增长,于是,观影人次还有人均观影次数遭到前所未有史诗级重创。同时,因为早习惯中影公司“统购统销”,16家国营制片厂根本不懂电影发行,找不对人,卖不出片,继续萧条,它们只能卖地、卖房、拍广告等。对于电影,除北影比较坚持,其他家都拍少,年最多两部,很迅速地衰落下去。
在这样背景之下,两家民营公司悄悄成立,对国营电影“投资”。民营公司构思电影,再在审核通过以后,从制片厂购买指标,与制片厂合作拍摄,也就是说,用制片厂厂标,挂制片厂名头。民营资本进入行业,制片厂靠卖标赚钱。
与此同时,为挽救电影市场,1994年8月,广电部出台348号文件《关于进步深化电影发行机制改革通知》,决定,各制片厂可直接向各省各级发行电影,另外,每年由中影公司以票房分账方式进口10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以及当代电影艺术、技术成就”影片,于是,好莱坞电影在阔别中国40年后杀回中国。而在此之前,中国人除中国电影,只能看到“社会主义”兄弟国家片子,比如朝鲜《卖花姑娘》,比如罗马尼亚
上放开,各省z.府自行把控,换句话说可以涨价,而这以前,电影票价是由国家统安排,各部电影各个省份之间没有任何区别。
另外,它也改变国产电影统购统销方式。原先,电影必须由中影公司统购买统发行,而《意见》后,制片厂与各大省发行单位直接对接,各制片厂可以通过票房分成等等获利,而不再是1985年后“万块钱个拷贝”。
还有就是,要积极参与电视台供片和录像带制作。制片厂被推向市场,它们需要自负盈亏。
也是在这年,电影业首家股份制公司成立,它由上海电影发行公司改组,不仅负责发行,还参与到制作当中。
…………
在此后1994,社会再次发生改变。
新《劳动法》正式颁布,“双休日”被正式实施。足球同样市场化,有联赛“甲A”“甲B”。谢兰生被岑晨拉着去看场“北京国安”,发现,只要进球全场就喊“牛逼!”只要丢球全场就喊“傻逼!”简直听呆。
在电影领域当中,电影局与独立电影人冲突达到顶点,动静很大。在谢兰生和孙凤毛在国际上获奖以后,又有些人“铤而走险”,于是,在这年3月,七个导演去参加荷兰鹿特丹电影节,电影节还专门以“为中国六代导演争取权利”为题召开新闻发布会,官方彻底被激怒,吊销七人导演资格,而谢兰生,因为此前某个事件决定不再出国比赛,并未被波及。
在这七个导演当中,有个因拍片子某些色彩比较浓重,被禁最久。谢兰生觉得,两边似乎都有道理,个拍些想法,并没在那胡说八道,另个因国际政治感到生气也蛮正常,谢兰生想不明白,不过,从现实角度出发,他不希望双方矛盾继续这样激化下去,他总认为沟通、谈判才是现代解决方式,而不是谁要压倒谁。
在电影领域当中,官方又有重大改革。这密集改革频率在过去是从未有过。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