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有着历史原因。
做空“中国企业”大潮大概始于8年之前,当时东方纸业被浑水质疑生产规模以及收入,同时还有客户真实性等等,因为浑水实地考察工厂时并未发现任何物流。东方纸业三年之内股价下跌超过80%。随后,因为发现中国生物向SAIC(中国工商局)与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不同财务数据——方面逃中国税,另方面圈美国钱,中国生物被香橼质疑双重报告。报告出,中国生物被退市。再后来,越来越多中国企业成为做空目标,被退市,或者被转至粉单市场。
之后做空机构发现中企财务问题竟如此严重,便开始轮“狂欢”,连续做空数十家。当时通常流程就是做空机构先进行调查,将自己做空计划告知多家对冲基金,之后做空机构、对冲基金起建立空头仓位,接着做空机构发布“目标公司存在问题”利空报告或言论,评级机构降低评级,市场出现恐慌情绪,大批股东抛售股票,股价顷刻,bao跌。最好再引发轮集体诉讼,导致股价继续下跌。而在这过程当中,曾接受过股票质押银行也可能斩仓,股价进步,bao跌。最后对冲基金购入、补仓,对冲基金和做空机构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21世纪初时候,大批中企被中介们带到美国包装、上市,通过借壳登陆OTCBB②,同时,因为跨国审计非常困难,造假现象十分普遍。但最开始,这些做法发起者必定是美国中介,因为那时候中国企业对国际市场规则窍不通,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去欺诈美国证监会,必是受到中介鼓励,错以为“先去OTCBB,再转板到纽交所或纳斯达克”这个流程非常简单,稀里糊涂登陆美国。不过后来,部分中企开始主动寻找中介做APO,市场充斥各种骗局。可事实上,能由OTCBB转板成功中国企业寥寥无几,两个板块要求完全不是同级别。2008年金融危机掩盖千疮百孔中企APO,中概股是那阵子华尔街救命稻草
级,中国企业各项产品在美国均前途未卜,而“科技”行业更为敏感,几个出海产品都已经遭到安全指控,尤其是视频等等信息平台——对方思路也很容易理解,这些平台类似媒体,不可以由中国掌控。
采访出,泛海股价应声而跌,各大媒体全在报道:
【国际资本做空泛海,泛海股价天之内下跌超过8%。】
【灰鹰基金做空泛海,泛海目前尚无回应。】
【泛海遭创纪录做空,S3Partners数据显示做空头寸飙升50%,泛海表示“亚历山大”!】
还有:
【又双叒叕做空泛海!这次能否安然无恙?】
同天,个别机构将泛海股票评级改为“卖出”,不过摩根士丹利等券商也再次重申“买入”评级。
经鸿也知道,“灰鹰基金”其实就是长期看空泛海集团,已经做空好几年,押注泛海会遇到麻烦,认为股价会掉转车头,直等着“收割泛海”。这次,面对以上那些“问题”,他大概是非常自信,才公开抛出做空理由,想添把柴、加把火。
另外,在采访中,“灰鹰基金”掌门人再次强调对中企财务质疑。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