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十年前,朝廷就强行发行过不兑现纸币“官票”和“宝钞”,但由于缺乏准备金,刚落地就大规模贬值,物价则飞速上涨。没有多长时间,纸币已成废纸,户z.府不得不明令废止,天法年间第次纸币改革彻底失败。
这场十年前闹剧还历历在目,因此再怎缺钱,朝廷也没人敢提再次发行纸币。如此,只能靠向民间票号谋求贷款,以解决燃眉之急。
上海运送货物,“关东豆麦,不下五百万担”。而由上海运往辽东、京津,主要以松江棉布为主,杂以丝茶糖。
上海在此时逐渐由个默默无闻小县城,发展成为南北航运业要冲,这主要是由于松江布市繁荣,上海作为松江府出海港口,因此获得城市发展便利条件。
江南沙船业逐渐臻于极盛,上海直聚集有三千六百号,以每号船造价为万两计,其船商所投放固定资本为天文数字。
正因如此,其在船只投入运营后,资金难免捉襟见肘,因此所需流动资本般都由钱庄融资。般操作惯例是这样:沙船在出海前向钱庄借入大宗款子,在上海备齐货物(如棉布、丝茶等),前往南北洋销售。往北地去沙船,运回大豆、食油,往闽粤去沙船,则运回木材。此为无抵押信用贷款,若沙船平安归来,则船主和钱庄均获厚利;若遇到风浪沙船倾覆,则钱庄血本无归,很可能就此破产。
到天法朝三十年代时,上海钱庄已经有百二十多家,大多跟航运业关系密切。这或多或少养成后来上海滩金融业性格,那就是以信用贷款为手段,大胆冒险,投机为主。
在大顺金融行业,除金陵人、苏州人、松江人以及后来上海人十分活跃以外,广东人和福建人也先后入场。
福建人是此时西太平洋和南中国海上绝对霸主,其势力不仅彻底压倒荷兰人,而且还可以在印度洋上同执掌海上贸易路线呆迷儿帝国商人争霸。
广东人则主要依靠移民活动,大量钱庄从业者奔赴南洋,如吕宋系列新兴钱庄、票号,三分之二以上即由广东人创办——青丘州发现金山以后,多数淘金者也是广东人。
大顺朝廷经过天法朝三十年代初系列内外危机以后,虽然对外彻底削平准噶尔部,结束旷日持久东瀛战争,对内平定织工之乱,基本上完成对科举制度和教育制度改革。
但是顺朝却在南洋地区和中亚河中地区,陷入同远较准噶尔部强大呆迷儿帝国争霸战中,朝廷财政压力与日俱增,即便顺朝年岁入,此时已经达到二亿银元之多,也难以支撑起如此庞大巨额支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