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继,家继而家又倾,辗转数年,邑中家境殷实之农无完家矣;三是土地兼并,赋税转嫁,官田价轻,民田价重,贫民利价之重,伪以官为民;富者利粮之轻,甘受其伪而不疑,久之,民田多归于豪右,官田多留于贫穷,乡间富户,田连阡陌,饥饿之民,皆其佃户——
要改革晚明土地政策,庞大皇室宗藩势力是怎也避不开,张原着重写宗藩禄米及占田这众所周知弊症,提出朝廷授以固定田额,给以世守,将军以下各以次受地,自为永业而息之,以此来限制宗藩无休止占田——
张原提出问题相当尖锐,但解决问题办法却相对温和,对豪强势力权益只是加以限制,而不是剥夺,张原也知道这种隔靴搔痒改良是解决不根本问题,但这也是不得已,他不能把自己置于那些既得利益集团对立面,他是改良,而不是完全打破现行制度重来,士绅集团也有很多有眼光愿意改良有识之士,比如叶向高、徐光启、高攀龙、刘宗周等等,都有奏疏谈及这方面问题,只是张原看问题更全面些,有理智士绅也都知道利益分配要保持种相对平衡,倾斜、侵占过甚会导致农民阶层大量破产、崩溃,对士绅利益也会有很大影响,就比如这次山东六郡民变,抢劫富室杀死官绅比比皆是,熟读经史士绅自然知道其中利害,保持社会各阶层稳定是最重要,否则像秦、汉、晋、唐、宋、元这些朝代更迭时农民动乱巨大破坏力,首当其害就是富庶士绅地主阶层,这在四百年后也是如此——
所以必须在天灾人祸中给老百姓找条活路,否则大家都没活路,既得利益集团并非铁板块,有危机感、认识到弊症希望改良人也很多,张原要争取就是这部分人,这是殿试策文,必将传扬天下,他必须亮明自己观点,措词可以温和,但立场要站稳,他不是两面三刀投机者,必须有面对责难和阻力勇气——
针对近年来气候寒冷和天灾频繁,张原提出三百年轮“冰河说”,说气候偏冷、干旱还要持续三、四十年,此后几年陕西、河南、山东甚至京畿都会有持续大面积旱灾,至于“冰河说”理论依据,可以从历代史书天文志、五行志去查找,也可从西洋人《三千年气候变迁图说》、《冰河灾异志》等书籍中得到印证,至于*员们找不到这两本书,那不关张原事,谁让他们孤陋寡闻呢,苏轼敢在殿试中杜撰尧与皋陶故事,连主考官欧阳修都被蒙住,他张原杜撰两本西洋书籍有何不可?
既然提出“冰河说”,就应该要有应对之策,于是兴修水利、推广耐旱农作物自然而然就提出来,《泰西水法》里龙尾车、玉衡车、恒升车和修建水库方法,以及甘薯、土豆、玉米这些耐干旱农作物,这些虽然不能根本改变晚明农民生存现状,但可以缓解、可以让农民灾年不至于饿死,中国农民最是善良,只要有口饭吃,就不会想到抗争,即便是后来张献忠、李自成流民大军,为首作乱也都是马贼、逃兵、乡村无赖,真正走投无路农民都是被裹挟,为是混口饭吃——
张原在策文最后部分提出自己关于救荒赈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