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原现在是詹事府右春坊右赞善,詹事府赞善虽与翰林院修撰同为从六品官,但从翰林院到詹事府就是个资历累积,是年轻*员升迁必经之路,张原保有翰林院修撰之职而不必到翰林院点卯,以后詹事府就是他坐堂之所,多少人在翰林院要熬上六、七年甚至十几年,张原只用年半,这就是出使朝鲜好处——
詹事府没有正印官,由少詹事钱龙锡代掌印,钱龙锡见到张原,寒暄数语,便道:“慈庆宫早传下旨意,皇太子要在文华殿召见你,东宫内官还在等着呢,张赞善赶紧去吧。”
詹事府离文华殿不远,张原跟着东宫太监韩本用来到文华殿,殿门已开,有几个内官在殿上,见张原来,赶紧去报信,不多时,皇太子朱常洛到,皇长孙朱由校也来,半年不见,朱由校长高些,脸色不似从前那般青白,在其父朱常洛身后向张原点头偷笑。
朱常洛向张原询问出使朝鲜之事,张原择要说,朱常洛踌躇下,开口道:“本宫听闻有外臣对朝鲜国反正之事颇有非议,认为是以下犯上、冠覆倒置,甚至是大逆不道,张赞善适出使彼国,为何不制止此等悖逆之行反而推波助澜?”
文华殿上气氛霎时紧张起来,皇太子朱常洛问话语气虽不甚严厉,但问题却很尖锐,御史韩浚在奏疏中弹劾张原也基本就是这些,攻击张原动摇儒家礼仪道德这些立国之基,张原必须当面给出让皇太子满意解释,不然这东宫日讲官位子怕是难保。
张原当然是早有准备,躬身道:“殿下容禀,当年光海君以庶次子身份即朝鲜王位本就不合国礼,大明礼部诸臣对此也多有非议,曾以‘继统大义,长幼定分,不宜僭差’为由拒绝册封,但后来考虑到光海君在朝鲜地位已经稳固,而且建州女真日益强大,奴酋努尔哈赤桀骜不驯,为巩固东北边疆,故而给予册封,但光海君即位后昏乱日甚,幽废母后、屠兄杀弟、民怨沸腾,更且因为大明曾经拒绝册封其为王而怀恨在心,竟与奴酋勾结,奴酋遣其麾下智囊纳兰巴克什者与光海密谋不利于大明,臣在朝鲜国忠义之士相助下洞察其阴谋,擒获纳兰巴克什,归国后已交与锦衣卫审问,骆指挥定会将实情向宫中禀报,至于说绫阳君拨乱反正,那是出于朝鲜仁穆大妃授意,臣只是适逢其会,却遭到如此毁谤,臣不胜感慨——”
说到这里,张原语气慷慨又有些悲怆,续道:“遥想汉之班超出使鄯善国,彼时鄯善国有匈奴使者在,班超率三十六人突入城中斩杀匈奴使者,迫使鄯善国王表示愿意归附大汉,其余西域诸国有不忠大汉者,班超或灭其国、或另扶新君,极大地打击匈奴在西域势力,匈奴最终远遁不敢与汉争锋,岂无班超之功在?若班超不幸生于今日,是否归国就要定其大逆不道、犯上作乱之罪?”
张原解释完毕,文华殿上悄然无声,立在皇太子身后东宫首领太监王安暗暗点头,张原果然大才,这番解释堪称完美,张原先以光海君得位不正说起,下子就切中皇太子心事,福王虽已就藩洛阳,但威胁依然存在,光海君倒台与朱常洛在国本之争中最终获胜岂非暗合,单凭这点,皇太子朱常洛就要力挺张原,更何况张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