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刘毅然、吴滨、苏雷、葛小刚等,共12人。汪朔是法人兼理事长,马未都是秘书长。
许非听蛋疼,问:“你们算公司还是行业协会?”
“民间团体吧。搞公司、搞行业话不方便,也拘束。”
“那你们自己投资?”
“看看再说,刚入门抹黑,所以才把你俩请来啊。”
他又问莫言,“怎样?”
“觉得很好。”
老马挨个问圈,达成致,才道:“刚才不说找你帮忙?是这回事,们几个准备成立家创作中心,专门搞影视。目前有12位,都是文学界。
们属于跨行,除朔爷有点经验,其他人都不懂。你和小龙有单位,不好加入,就请你们当个顾问,给指导指导。”
这话就很给面儿。
这个涉及到传媒范围,他尽量通俗易懂,“电视剧虽然不卖票,但电视机数量在成倍递增,据说现在几千万台,将来可能过亿。而且覆盖面积大,市台百万,省台千万,央视11亿。
与此同时,国内经济增长,企业增多,竞争环境激烈。想出头,就得有知名度。
所以电视台和企业天生有道桥梁,就是广告,这是二者性质和需求决定。那天24小时,广告在不同时间段效果也不样。
当企业意识到,部大热剧可以产生难以想象影响力时,会捧着钱让你拍戏。因为在这个时间段,广告效果肯定最强。”
“……”
汪朔媳妇抱着孩子进里屋,闲杂人等也撤,就剩六七个作家外加郑小龙和许非。
他锵锵锵顿讲,老马跟几人交换个眼神,继续问:“那你觉得现在搞电影有出路?”
“分情况。大环境来讲,国内统销统购,演员能挣点,编剧能挣点,导演能挣点,但电影厂挣不着钱。部电影制作方挣不着钱,它还必须得拍,因为有指标。
这种制度在以前或许适用,现在已经过时。所以从商业角度上,搞电影点前途都没有。
但从艺术角度上,第五代崛起,艺术片大行其道,正是好时候。几位都是文坛大家,莫言老师珠玉在前,倒可以尝试把。”
得!
许非听完就俩
在座皆是大佬,他二十多岁后生,说指导指导。
“……”
许非先看郑小龙,随即反应过来,对方既然在场,就等于默许。他想想,道:“几位老师说说这个创作中心,先解下成?”
于是老马开始解释。
这点子是侃大山侃出来,汪朔和马卫都牵头,想搞个文艺沙龙性质创作团体。名字都起好,叫海马影视创作中心。
番话惹得众人沉思,郑小龙道:“不过有个前提条件,你作品得过硬,让企业有信心。”
“没错,胡同只是开始……”
许非比划下,郑小龙会意,那意思是:《渴望十六年》有这个潜质,题材受众面最广。
过半晌,马卫都问汪朔,“怎样?”
“必须啊,这小子是见过最门儿清个。”
他没直白说,但大伙都懂,电影好成名,且是国际性。
“那你觉着电视剧环境怎样?”刘震云问。
“欣欣向荣啊,绝对比电影好。”
“这话有意思,电视剧不卖票,怎还比电影好?”魏人问。
“传播形式不样……”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