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市场般不采取分账形式,而是以租片,或买断方式放映,导致很多票房无法准确上报。至于农村市场,那简直是奇葩,很多放映室以红白喜事包场方式取得收入,票房根本没法算。
通过上面可看出,正是因为信息不透明和次级市场落后,才导致发行方敢肆无忌惮地吹逼。
到2011年以后,信息越来越公开化,多个手机软件可实时查看票房,吹逼现象才基本消失,可又转化成新造假方式——自产自销。
就是片方自己花钱包场,美其名曰:公益放映。严重点还有院线帮忙,做虚假排片。这里面涉及到,就不仅仅是电影本身,而是背后资本。
比如《叶问3》,它发行链条上,不仅有两家上市公司,还有1家担保公司和多家P2P公司。而在电影上映之前,两家上市公司曾以保底发行名义,对外公告投入总计1.6亿资金,保底目标为10亿。
有虚高呢?”
“呃,实在到底,也有2.2亿吧。”那边马上改口。
“为什现在电影都虚报票房呢?”
“你是说《阿童木》吗?唉,主要它报得太离谱。因为赔得太厉害,票房不得不报,又不好意思说实数,干脆说个虚吧,反正也没人知道。”
……
这算盘打得太明显,简单说:高票房能刺激股价。
总之呢,以前是套规则,以后是套规则,玩就是产业游戏。包括这次,光线传媒绝对不会后悔自己做事,只会后悔被抓到小辫子。
他们正打算装几天孙子,静等事件平息,结果谁也没想到,存在感近乎于零观众群体,竟然愤怒。
话说2004年以前,国内票房都是人工统计,不仅耗时耗力,还不够准确。2004年开始,官方铺开软件系统,通过互联网来计算票房,而负责统计发布,正是总局电影专项资金办公室。
这是国内唯权威票房统计机构,来源于全国影院计算机售票终端实际收到数据,每周二出炉,每周四在《中国电影报》上发布。
但由于发布不及时,又没有合法网络转载,认知度和影响力十分有限。讲真,大部分人连《中国电影报》长啥样都不知道。
此外,即便以这种方式统计,仍然存在统计票房比实际票房低现象,两者间差额大约有10%.
目前,中国电影市场分为三级:级市场、二级市场和农村市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