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主要经济文化中心之。水运北可到华北平原北端,南可经黄河抵达江淮,城市工商业和周围农业相当发达。在国文学史上占有席地位建安文学也诞生于此。建筑宏丽,城市繁华,为北方著名都城。隋统前夕,邺城毁于兵燹〔xian显〕,后来再也没有复兴。
1.鸣鹤堂2.温室3.楸秋梓坊4.木兰坊5.尚书台6.内医署7.御史台8.符节台9.谒者台10.丞相诸曹11.听政门12.升贤门13.崇阳门14.顺德门15.大理寺16.相国寺17.御史大夫府18.少府卿寺19.奉常寺20.大农寺21.太仆卿寺22.中尉寺曹魏邺北城平面想象图
今河北省邢台市和定州市也是十六国时期重要都城。邢台在十六国时称襄国,公元319年羯族首领石勒在此称赵王,公元329年灭前赵,次年称帝定都于此,史称后赵,最盛时拥有今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等地。公元335年,后赵迁都于邺。定州当时称中山,公元384年鲜卑族首领慕容垂称燕王,建立后燕,两年后称帝,建都于此。盛时据有今河北、山东、山西和河南、辽宁部分,与立国关中后秦东西对峙10余年,后为北魏击败迁都龙城(今辽宁朝阳市)。
自华北平原西越太行山,便进入山西高原,临汾、大同和太原分据高原南、北和中部,为山西重要城市。公元309年至318年匈奴族刘氏建立汉政权建都于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其间刘聪灭西晋,统治华北大部分地区。公元319年,汉主刘曜迁都长安,此前,在公元318年改国号为赵(前赵)。
大同邻近蒙古高原,为历代捍御北方重镇,也是历史上蒙古高原游牧民族南下山西必经之地。南北朝时称平城,北魏于天兴元年(公元398年)自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迁都于此,以此为基地,逐步吞并后燕、夏、北燕、北凉,统北方。在此期间,平城获得较大规模建设。城周围达32里,城内些宫殿仿照中原形式,已逐渐趋向华丽。城内外还有供游玩鹿苑、鸿雁池等多处园苑。为充实都城,北魏统治者利用武力,将来自黄河流域各地百余万人民迁到平城带,从而促进这座边塞城市经济文化发展。世界著名云岗石窟就是这时开凿,现存洞窟53个,石雕塑像51000多尊,为国内最大石窟群之。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仍以此为陪都,称北京。辽金二代,由于大同在控制山西、威摄西夏中重要地位,仍设为陪都,称西京大同府。
北宋以前,太原城区在今太原市西南晋源镇,称晋阳。公元前403年,原疆域主要在山西晋国分为韩、赵、魏三国。赵国初期定都晋阳,并以此为据点,将国土扩展到雁门关以北,成为战国强国之。太原由于居山西高原之中,对内对外交通方便,周围物产丰富,冶铁业发达,自东汉以后差不多直是山西政治中心。北魏末年,生活在山西内迁民族秀容部酋长尔朱荣以晋阳为根据地,掌握朝政,号称“太原王”。东魏以晋阳为别都,大将高欢建大丞相府于此,操纵朝政,晋阳成为实际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