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富察氏之后,后宫不能久虚。在太后多次催促之下,乾隆十五年(1750年),皇帝册命另位妃子乌拉那拉氏为皇后。
然而,对于那拉皇后,皇帝直谈不上喜欢。她与富察氏样在他登基前就成他妃子,她也称得上端庄秀美,性情贤淑,皇帝很难确切指出她有什不好。可是,皇帝在心里却再也找不到爱意。
乾隆十六年(1751年)三月,在富察氏去世三周年忌日,皇帝写这样首诗,分析自己为什不爱新皇后:
独旦歌来三忌周,心惊岁月信如流。(时光迅速,转眼已经过去三年)
断魂恰值清明节,饮恨难忘齐鲁游。(又值断魂清明时节,不由得想起那次不幸东巡)
之如梦兮,万世之皆虚。
呜呼!悲莫悲兮生别离,失内佐兮孰予随?
入椒房兮阒寂,披凤幄兮空垂。
春风秋月兮尽于此矣,夏日冬夜兮知复何时?
长春宫是皇后寝宫,皇帝命令照原样保留长春宫所有陈设,丝不得更动。他把皇后生前所用东珠顶冠和东珠朝珠放在那里,每年忌辰,他都要到这里凭吊。这种做法保留40多年,直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要退位做太上皇,他才下令撤掉。
岂必新琴终不及,究输旧剑久相投。(难道是新人真不如旧人吗?其实是因为与旧人相投日久)
圣湖桃柳方明媚,怪底今朝只益愁。(湖水澄澈,春光明媚,为什却这样忧愁?)
虽然皇帝
皇后去世时所乘青雀舫是她最后生活过地方。皇帝命令把这艘大船运进北京城。这在当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任务。因为船舶体积十分庞大,而城门门洞狭窄,在没有起重机械古代根本无法进城。为保留这艘船舶,皇帝想把城门楼拆掉。还是礼部尚书海望最后想出个方法,他命人搭起木架从城墙垛口通过,上设木轨,木轨上满铺鲜菜叶,使之润滑,千余名人工推扶拉拽,费尽力气,终于将御舟运进城内。
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二十二日,乾隆帝发出道赐谥大行皇后为“孝贤皇后”谕旨,他在谕旨中,对皇后生做全面总结和高度评价,讲赐谥“孝贤”理由:
皇后富察氏,德钟勋族,教秉名宗。作配朕躬,二十二年,正位中宫,十三载。逮事皇考,克尽孝忱,上奉圣母,深蒙慈爱。问安兰殿,极愉婉以承欢;敷化椒涂,佐忧勤而出治。性符坤顺,宫廷肃敬慎之仪;德懋恒贞,图史协贤明之颂。覃宽仁以逮下,崇节俭以褆躬。此宫中府中所习知,亦亿人兆人所共仰者。兹于乾隆十三年三月十日崩逝。睠惟内佐,久藉赞襄。追念懿规,良深痛悼。宜加称谥,昭茂典于千秋;永著徽音,播遗芬于奕禩。从来知臣者莫如君,知子者莫如父,则知妻者莫如夫。朕昨赋皇后挽诗,有“圣慈深忆孝,宫壸尽称贤”之句。思惟孝贤二字之嘉名,实该皇后生之淑德。应谥为孝贤皇后。所有应行典礼,尔部照例奏闻。(《清高宗实录》)
依例,赐皇后谥号,先由皇帝发出谕旨,然后由礼臣们拟出几个字上奏,由皇帝挑选钦定。而孝贤皇后谥号,直接由皇帝赐给,未由大臣拟定,实无先例。
对皇后悼念,持续整整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