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就换上暖帽,群臣纷纷效仿。过几天,天气又暖,皇帝又戴凉帽,大臣们也忙着换帽子。皇帝奇怪大臣们为什这换来换去,仔细想才恍然大悟,苦笑着说:“不怨大臣,是朕年老所致也。”
精力也显然不济。原来军务紧急之时,从早上五点钟起床,直到晚上十二点看刚刚送到情报,大脑高速运转,从不疲倦。而此际,只有早上两个小时头脑可称清楚,能够处理复杂政事。过这段时间,生命就已经进入半睡半醒状态,不论怎以意志去强催强唤,都调动不起精神。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之后,皇帝又增失眠之症。“寅初已懒睡,寅正无不醒。”(《清高宗御制诗五集》卷十《少寐》)“年高少寐,每当丑寅之际,即垂衣待旦,是以为常。”
越是曾那酣畅淋漓地品尝过青年快乐人,越是难以抵受晚年凋零之苦。年轻时大脑,如同镜子样清晰,读书过目不忘,理事丝丝入扣。举凡政,乾隆能从头脑中二十四史、皇祖皇考遗训直到大臣奏议里勾调出全部资料,加以迅速整合、对比、加工、提炼,在第时间得出准确而高明结论。到晚年,这面镜子已经雾蒙蒙片,照什东西只能显出个似是而非轮廓。过去头脑中堆积如山资料,如今已经丢失索引,如同个散乱仓库,想寻找点什,只能深脚浅脚地艰难跋涉,偶尔巧合,瞎猫碰到死耗子样找到两件东西,更多时候,则是费尽力气,耗尽时间,把这个仓库翻得昏天黑地,仍然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精神之光,原来可以烛照上下古今,纵横万里,如今只能记得三五天之内奏折和些特别重大事件,大脑如同台用得太久机器,所有零部件都已经过度磨损,相互只能勉强咬合,加工精度大大下降,错误接二连三,因而处理政事准确度大大降低。
皇帝是没有退休制度。晚年乾隆,精力、健康和智慧只剩年轻时几分之,然而他任务和职责却分没少。如同头衰病残疾老牛,仍然要拉着沉重大车,倾覆是迟早事。
随着生理老化,皇帝心理和性格也发生明显变化。
心理学家说,人到老年,由于身体机能越来越退化,性格往往由外倾转于内向,主动转于被动。壮岁之时,心雄万夫,通常以主动进取之态面对世界。进入老年之后,力不从心之感日甚日,遂常以防御心态应对外物,求稳怕乱,易变得被动、随和。
皇帝虽然从中年起就目不好,晚年更兼老花,但批阅章奏,阅览书籍,仍然不愿戴老花镜。大臣们进献许多花镜,他都“屏而弗用”。并且因此写首《戏语》:“半见还当半不见,半听亦可半不听,此虽俗语合至理,执两用中法舜经。”意思是说,凡事不可求全,也不必明察太甚。目视力不佳,他正乐得因此睁只眼闭只眼,这正符合“执两用中”“中庸”之道。这首诗固然是时玩笑之作,其实正深刻地反映乾隆从中早期察察为明到晚年难得糊涂心态变化。
面对如小山样奏折,皇帝越来越感觉不堪重负。他开始再强调地方*员汇报情况时,要语言简明,并时以奏事琐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