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主要关注还是中国人日常生活。定海在他们眼里是个小而繁荣城市。“定海非常近似威尼斯,不过较小点……城内服装店、食品店和家具店很多,陈列布置得相当讲究……整个城市充满活泼生动气氛。为生存需要,人人都必须做工。事实上人人都在劳动,无人过着寄生生活。们看到男人们忙碌地走在街上,女人们在商店里购货。”(斯当东《英
石壁后,他们在山下发现块人工填海填出来小平原。很显然,为造出这块小平原,本地居民们没少费力气。“为防止海水冲洗,前面筑条三十呎高土堤。但这块平原面积并不大,们怀疑花费这样大力气搞出这小块土地来是否合算。平原上种是稻米,耕作得很精细。”(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这就是展现在英国人面前典型中国国情:土地稀缺,人口密布。这有点出乎英国人预料。在他们印象中,中国固然人口众多,但同时疆土也极其辽阔。他们完全没有预料到这个东方大国人口压力已经到难以承受地步。
随着后面行程对中国深入,他们越来越体会到土地对中国人珍贵:
中国全部土地,只有极少数例外,主要是种植人吃粮食。中国没有大牧场,也没有专为种植牲口吃燕麦、豆类和芜菁等等。除皇帝御花园外,全国很少公园和其他公共娱乐游玩地带。中国交通主要依靠水路,公路既少又窄。全国没有公地。大地主们也不肯划出大块土地来不事生产而改作娱乐或者运动场所。所有耕地从不休耕。(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确实,传统中国似乎从来没有“公园”和“休耕”概念。土地在们眼中,唯使命就是生产粮食,养活更多人口。
历史学家们认为,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实际人口数比z.府统计还要多。乾隆晚年中国人均耕地乐观估计是3.5亩,而同时期英国,人均占有耕地10亩,是中国3倍。此外,当时英国还有800万英亩荒地,也就是说,全英国每人尚能拥有1英亩(合6亩左右)土地储备。整个欧洲情况与英国相似,“欧洲是个遍布草原、休耕地和森林地区,它从来不缺少可耕地”。(谢和耐《中国社会史》)解这个事实,们就能理解为什英国人对中国耕地紧张状况如此惊讶。
从上岸第天起,英国人就开始持续不断地惊叹中国人口众多。使团总管巴罗说:“要说有什令人惊叹话,那就是人口之众多。自到达之日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每天都蜂拥到岸边来。”(约翰·巴罗《看乾隆盛世》)每到处,大路边总是站满看客。根据路上见闻,副使斯当东判断,中国人口密度比欧洲人口密度最大国家还要多1/3。也就是说,马戛尔尼到中国时,中国人口估计在3.5亿左右。
英国人第二印象是中国社会生活紧张繁忙和商业兴旺发达。
到达舟山群岛后,不熟悉中国海况英国人在浙江海岸停留几天,为是等中国*员为他们寻找到北上领航员。
利用这个时间,他们来到里地之外个小县城——定海观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