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原因是,通史很难进行中外比较,或者说难以在世界史背景下分析中国史。
有时候,历史需要“长时间、远距离、宽视野”地去看,才能发现些整体性规律。比如只有升上太空,你才会看清地球是圆。或者说,只有跳出庐山之外,你才能发现庐山真面目。
“不读中国史,不知中国之伟大;不读世界史,不知中国
这些都是不准确甚至是错误常识。
二
基于读史困难,决定写本简单明“世界史坐标下中国”。
它作用,是帮助普通读者在世界史背景下,迅速解中国历史大脉络,在比较短时间内建立起对中国史个整体概念。
有人问,为什不写部《中国通史》?
为人心不古,不肯好好听孔子话。如果大家都老老实实贯彻孔孟之说,那尧舜之治很快会再现。而普通老百姓听历代评书、演义,得出结论更是简单:切成功都是因为皇上听忠臣话,切失败都是因为皇上听*臣话。所以只要“亲贤臣、远小人”,天下自然太平。这种历史总结能力,是中国从秦朝到清朝,直在“鬼打墙”式治乱循环中绕圈子原因之。
所以,读史需要悟性。“读史使人明智”这句话并不绝对正确。学历史不见得都能获得智慧,有时候获得是更深愚昧。
般来说,们普通读者头脑中,其实充斥着大量不准确甚至是错误历史常识,比如:
“欧洲中世纪是个黑暗时代。”
“罗马帝国皇帝和中国古代皇帝样也是世袭。”
第个原因,是通史体例不利于读者简明地解中国历史大脉络。通史字数往往比较多,比如著名白寿彝《中国通史》,共12卷22册,约1400万字。另外个,通史写法通常比较刻板,首先是按照朝代顺序,朝朝地讲下去。其次是每朝分成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块块地码豆腐样地码上去。往往看到后面,就把前面忘掉。特别是现有通史,很多都有同个问题,那就是重史实而轻史识,只注意罗列知识点,并没有把这些知识点背后逻辑线打通,也就是说,没有下功夫梳理历史背后规律。
因此要做,是打破朝代顺序,提炼中国历史大脉络。跳出具体朝代、具体人物、具体事件,聚焦历史背后大规律。
所以这本书不会津津乐道于历史上个又个权谋故事,次又次君臣争斗过程,还有个又个王朝兴起和崩溃,因为这些过程虽然每次都花样翻新,但本质上无非是些规律性重复。要向大家介绍,是这些过程背后游戏规则,以及这些规则是怎形成。
所以打个比方,通史像是个人年谱,每年都要写到。而“简读”,更像是些对这个人点评或者考察结论,只谈几个重点,但是希望谈深、谈透。
三
“汉武帝独尊儒术,尊是孔子、孟子学说。”
“以推翻王朝为目农民起义是全世界历史共有现象。”
“中国历史上腐败很严重,是因为皇帝们不能下狠心反腐。”
“历史是直线发展,越到后面肯定越先进。”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