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晚,死者没有按时下班返家。死者妻子给他打个电话,死者告知在写个科研课题结题报告。当晚22时许,死者妻子再次给死者打电话,却发现手机已无法接通。死者妻子当即来到学校寻找丈夫。值班人员告知蒋老师已于当晚21时许离开学校。寻找夜未果后,死者亲属于次日凌晨报警。6个小时后,蒋沛尧尸体被发现。
根据尸体表面形成电流斑、皮肤金属化及骨珍珠等现象推断,死因为电击导致休克,死亡时间大约在9月27日晚22时至次日2时之间。因此抛尸现场并不是第现场。游乐场方面证实,地下迷宫两个出口都不封闭,白天有专人看管,夜间闭园后就无人把守。怀疑凶手是夜间将尸体带至围墙外,将尸体抛入园内后,再翻墙而入,将尸体运至地下迷宫。由于抛尸现场乃经营性场所,所以发案时现场已遭到破坏,现场勘验没有获得有价值线索。但是警方初步推断凶手可能不止人,而且作案时应该驾驶车辆。
尸检报告表明,死者生前曾遭遇酷刑折磨,因此警方初步断定这是起报复杀人案,并以此为切入点展开系列调查走访。然而,对其亲友及邻里调查显示,死者为人谦和热情,不曾听说与人结怨。而从死者单位反馈信息来看,死者同事普遍认为蒋老师是个埋头钻研学问,工作勤奋认真人。而且,死者还曾经担任本校志愿者协会负责人,对社会公益活动十分热心。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仇杀结论几乎不可能成立。位同事甚至开玩笑说:“如果说有人恨老蒋话,那也只能是因为他年年都能成功申报科研课题,把科研经费都弄到他那里去。”
这样个近乎完美人,会与什人结怨呢?
尽管所有调查走访结果都与警方推测大相径庭,方木还是坚信仇杀侦查思路是正确。首先,般杀人案件都谋求迅速结束,拖延时间越长,越容易被发现。而本案中,死者被劫持后曾遭遇长时间酷刑折磨,这种冒着极大风险附加行为显然是为宣泄凶手某种特殊情绪,而这种情绪,应该与仇恨有关。其次,凶手选择电击作为折磨死者和致其于死地手段。毫无疑问,这是种很麻烦手段。如果想让死者感受痛苦,把小刀就够,何必费时费力地采用电击呢?方木曾考虑过酷刑目也许在于逼供。然而,通过对死者背景调查,基本可以排除死者掌握重要机密及情报可能。而且,可以想象是,死者在遭遇连续电击后,高声惨呼,剧烈痉挛,扭曲五官,以及空气中皮肉烧焦味道,都会给凶手带来极大满足感。很显然,这也与凶手某种特殊需要有关。
然而,让警方迷惑不解是:凶手为什选择迷宫这样个抛尸地点?
般情况下,命案发生后,凶手会想方设法掩盖犯罪事实,其中之就是处理尸体使之不易被发现。而本案凶手反其道而行之,将尸体摆放在个经营性娱乐场所中。如果将其理解为向社会公众炫耀及向警方挑战话,那他行为毫无疑问是没有必要,甚至可以说是愚蠢。其,凶手完全可以将尸体遗弃在更加开放场合,例如广场或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