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解送军需到榆林山西人孙敬,旁边是他女儿。方应物先前与他约定,办完事后在钟鼓楼这里汇合,然
这五种机构最大特点就是,五个方面全都具有直接向朝廷和天子奏事权力,互相制衡之下保证边镇不会有哪方面能彻底家独大。
所以说,延绥镇或者榆林城看似是小小边镇,但衙署体系之严密和完整不亚于内地省城,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来形容,再贴切不过。
当然这种互相制约特色不奇怪,也是国朝从上到下机构设置普遍特征,导致任何体制内人几乎都不可能会造反成功。
不过多头管理毛病也很多,有时候互相牵制和扯皮也是免不。比如方应物这次被当作皮球踢来踢去就是例……
牛马二校尉和方应物万般苦恼,并排蹲在位于城中央钟鼓楼树荫底下,茫然地看着街上人群。
整个延绥镇,与内地省份相比,地方不大,人口也不多,但该有文武衙门样不少,细细算下来,大概有五种体系。
前文提到卫所和总兵镇就是两种。榆林城有榆林卫,并在下属各堡驻有千户所,从上到下形成整套治理地方庶务机构,后勤、屯田、户口、军匠等都由卫所负责。
至于镇守总兵任务就是实战和营兵管理。营兵来源主要有两种,是从本地军户抽选出主兵,二是从外地调拨来轮班客兵,统由镇守总兵负责指挥作战和平时操练。
总兵之下有副总兵、参将、游击、守备,分布在整个延绥镇三十六营堡中,各领其兵,各负其责。
巡抚就是第三种,负责本镇所有事务全面调度和参与军机决策,实现以文驭武目。
卫所、总兵署、巡抚察院都不接收方应物,而太监衙门和巡按御史又是比较特殊监视机构,人员都从京中派遣,不会随便在本地收人。这可怎办?
牛头马面二人虽然号称锦衣卫,但都是最低级跑腿校尉,比般大头兵强不多少,到榆林这陌生地方,自然更是没分量。别人不收方应物,他们就毫无办法。
不但方应物发愁,连这两个校尉也很犯愁,他们同样耗费不起。勘合已经交到榆林卫,若不能将方应物安置完毕,就无法再从卫所重新领出勘合。
没有勘合作为凭证,就意味着差事不算完成,同时更意味着不能在驿站或者相关衙署白吃白住。若要自掏腰包,出门在外消费高,他们又哪里花销得起?
不知过多久,忽然听到有人叫道:“方相公,有劳久候!”
在嘉靖朝之前,边镇巡抚虽然还没有彻底变成总兵官上级,但从地位上已经渐渐压过总兵官。至于设在延绥镇布政分司或者后来兵备道,都是只接受巡抚节制。
除上述三种较广为人知衙署外,第四种就是镇守太监。边镇都驻有从大内委派来镇守太监,作为天子耳目行监军之实。
延绥镇不只榆林城有镇守太监,下属三十六营堡都驻有镇守少监或者镇守监丞,形成严密监视体系。
最后还有第五种,那就是巡按御史。这是从朝廷派出监察官,以钦差身份完全独立开展工作,不受本地任何衙门约束。
巡按御史主要责任就是个“察”字,纠察军纪、劾察军功、监察地方。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