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想起个人来,便是他老上官陈大人。许尚书将视若子侄陈大人外放,天下之大何处不可去,偏要去苏州府?这也不见得是巧合罢。
还有太后族人钱皇商……个可以是巧合两个可以是巧合,总不可能三个四个还都是巧合。
若不是巧合,那真相只有个,朝中这三位各有特色、或有三朝元老资历、或有风宪首领清望、或有天下第部要权以至能与阁老相抗人物,八成同党,至少不是对头,估计是偏于太后这方。
如果李佑具有选择立场资格,心里还是比较倾向于天子。毕竟未来属于天子,忍得几年打压,总有出头之日。何况以国朝传统,之前历代没见过太后可以专权。
但到这个份上,他有选择立场资格吗?他也是苏州人哪!他是被许尚书越级提拔过并举荐坐监!他给卢尚书赠过“谁挽长江洗放天青”之词,他是卢府三公子奶妹夫!他深入参与过赵家家务事给二老爷找回后人香火。
想明白大致如何行事,李佑略略安心。他这次遇到事情涉及大内权力之争,还死六个监生,与以前遭遇过所谓难题相较,有着根本性差别。虽然他不清楚这场争斗发展到什地步,是前戏阶段还是已经赤膊相见?但有点可以肯定,必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既然那个不怀好意人驱赶他去找许尚书求救,那以常理推之,必然对此有什准备。说不定他前脚刚进吏部或者许府,后脚便有各种谣言爆满京城。
所以许尚书见不得,他只能去找都察院赵宪长或者兵部卢尚书求得庇护。二者之间,还是左都御史行事比较方便。
定目标,李佑仍然依照原有行程,从礼部望西而行,去位于城西都察院。
朝廷核心要害中,内阁、中书、六科等禁直机构在紫禁城里午门之内、奉天门之外,而部院、都督府等重要外朝衙门多在紫禁城外南方承天门与大明门之间(即天安门广场和周边)。唯有都察院、刑部、大理寺三法司特殊,安置于西边较远处,并不在皇城带。
所以他必须无原则无节操地跟着大腿们站台,不然他所有根基就会瞬间崩塌。大腿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李大人无奈苦笑,人际关系就是这奇妙。本也没想刻意如何,可是结交人物环扣环,不知不觉间也成这个圈子最最外围。
然而他自己却始终懵懵懂懂没有意识到这点,甚至没往这方面想过,只认为自己
路上李佑忽然又发现自己还是心慌得莽撞,导致思虑有些不周全,险些忘最关键最要紧地方。
所能拜见三个大佬中,许尚书是什立场?卢尚书是什立场?赵宪长又是什立场?天子和太后之间,他们是中立还是偏向哪方?
这个问题不搞清楚,贸然投上门去,恐怕死都不知道怎死。如果他们彼此之间不是伙,人微言轻自己更要谨慎,免得出现什行为艺术。
于是李大人再次逡巡不前,细细琢磨半天,倒也琢磨出番道理。
赵宪长是苏州府吴县人,卢尚书是苏州府虚江人,而圣母皇太后也是苏州府人。在地域观念甚重时代,到正二品这个无限接近于国朝文官顶点层次,真会有如此巧合?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