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事实证明,被二十世纪媒体高密度、饱负荷轰炸过李大人再经近两年大明官场磨砺,其表演艺术已经真正超越这个时代,突破大明朝天际,再次刷新满殿官僚们想象力上限。
只见本该春风满面他却毫无喜色,反而抑郁沉重口占首:“力微任重久难支,重回东阁诽谤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下面几句是什记不起来,只抄袭修改前四句便足够罢,李中书想道。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围观众人皆无语,让你继续作分票中书而已,说好像要你去三边、广西这些战乱之乡为国卖命似。
但仍有不少人欷歔道,为何明知他在骗人,还是被感动?大概是那首诗念得太好……
分票中书这个香饽饽,又合情合法地掉回李佑手里。这是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结果,包括推举李佑杨大学士和李佑自己。
其实杨阁老今日推举李佑本是宽厚无心之举,不过觉得李佑可用,为安抚他而已,却不料成李佑大翻盘契机。
李佑本意,也只是想捣捣乱而已……
经过这遍洗礼,此中书已非彼中书也,里面意义十分深远。
首先,李佑这次得官可是经由完全符合程序廷推,足以使任何人无可指摘。国朝官场得位之正莫过于此,在体面和礼制上可以压倒任何同级*员。
慈圣皇太后不由得大赞道:“后两句甚为出色!”又对左右谕道:“将此两句截取,制楹联悬于宝座之侧抱柱上。”
其实挂在这个地方,她本人高居宝座是看不见,人视野没有那宽。但下面群臣只要抬头,就能时时刻刻接受这副楹联爱国主义教育……
以李中书浓墨重彩诗词为结尾,今日议事便到此谢幕,各回各衙各吃各饭。
天道不公,为何运数在别人身上而不在他身上?王启年呆呆地站在原地,半晌动不动。前刻刚攀上人生高峰,后刻就掉入万丈深渊,反差很不真实,如在梦里却醒不过来。
每个人都远离王启年,即便
其次,与尚书总督巡抚这些大员同为廷推官,无形中也抬高分票中书这个职务身价。至少在官场上心目观念中,绝对不可再以内阁杂吏视之。虽然在流品上到不词林官那个清贵程度,但差不多也可以与部属科道这个档次相提并论。
如果说以前大家称呼李中书而不是李舍人,是看李大人在内廷上蹿下跳,与阁老斗来斗去,抱着几分玩笑之心戏称,那今后就能当作正式称谓。
唯有点诟病是,李佑只得到九个推举含金量不是很足。但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含金量不足廷推那也是廷推。切程序都照着典制做,没有任何违规之处,太后也没有发话重选。其他人再想去否定结果,那就等于是要推翻廷推制度,政治风险很大。
有这层光环,李大人立刻从不安分小卒子变成忠勤刚正、不畏权贵化身。不得不说,大明官场口碑就是这奇怪,往往因人而定、因势而定。
大局已定,再次上任分票中书李佑已经是今日不知第几次来到陛前走穴,之前或是谢恩、或是谢罪、或是陈情、或是弹劾、或是进谏。反正大多数人对他都已经审美疲劳。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