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议诸公从东朝房内威严、肃然、鱼贯、疾速而出,又如风如火掠过午门,急趋武英殿。记性好有心人便想起,李佑曾经说过“太后令来这东朝房”而不是“太后令参加廷议”。
在众人立于武英殿等待太后临殿空当里,心里除大骂李中书外并没有闲着,暗想之前太后明显也是全无主意,所以全托付给大臣处断此事,为何现在又要召集他们商议?定是有什新打算。
更聪明已经猜到李佑身上。大约与李中书逃不干系,又想起他方才侃侃而谈样子,可以猜测是李佑必然是给圣母上密疏献策,所以圣母不再为难。
不错,李佑如今也是有资格给太后上密疏人,要说什事情可以直达天听。比如他昨天就写封密揭封进慈圣宫。
其疏曰:“户部平庸无能,怕事推诿,区区盐事也敢惊动天听,以至圣心忧虑,其罪难辞!臣虽不才,愿为圣主分忧,消解盐事。所谋如下……”
法度,便与公会知晓,再由公会自行颁发,朝廷又何苦靡费人力管顾数百家?因而本官以为此乃当务之急,而并非定下从严从宽之策,应为督促盐业建成公会,以便有放矢。”
听到这里,正在打瞌睡兵部尚书卢老大人猛然抬头,若有所思地看眼李佑。如果他没记错,自己家里被李佑偷偷塞进来藏着程家冤案苦主便是个盐商。当时听到下人禀报,只道是小儿辈胡闹看上程家女儿,便笑之装糊涂。现在可以断定,这小子是别有图谋啊。
六科工作向来是督查挑刺,所以户科都给事中董文升习惯性地继续追问质询道:“这岂不是鼓励盐业结党成社与官府朝廷相抗?”
哈哈哈哈,李佑大笑:“大明有雄兵百万,良臣满朝,难道畏惧数百盐商不成?休要忘,盐场产出皆在朝廷所有,盐丁灶户皆为官府所辖。用盐商不过是让他运输行销买卖而已,即便结社又有甚可惧?常言道,擒贼先擒王,有此公会反而易于朝廷掌控,利多而弊小!”
廷议诸公均觉得李佑这个主意甚好,交头接耳议论几句,再没有反对。
他这是充分发挥内廷*员优势,给户部上眼药、进谗言,顺便推销自己揽子解决方案。而且说深得圣意,成功赢得钱太后欣赏。
今天太后便召见李佑当面密谈,谈过之后命
这不能说别人不如李佑,其他大佬们日理万机谁也没专门对盐事太上心,直到近日事态严重才被临时抓来廷议。而李佑为抬高自己干事名声,特意选这件当作自己踏脚石,结合自己两辈子见识仔细研究很长时间,与其他人想比堪称是有备而来,以有心对无心。
不过现在只是解决方法问题,最核心头疼问题都还没有触及。譬如赏赐权贵盐引和盐商手里历年积欠盐引,这两个才是让皇太后也苦恼到避之不及老大难问题。
户部晏尚书心情微微放宽,甭管李佑有礼无礼,好歹指出条路子。便记便道:“诸君都再无疑问,李中书此议先可定,廷议之后题奏圣母。”
“啊!”李中书忽然怪叫声,“这半天险些忘记,圣母命到东朝房是为传旨,临武英殿召请诸公面议盐事!所以今日廷议算是罢掉,晏司徒不必劳神记录题奏!”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