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会典由先皇钦定,全书浩繁卷帙,多达两百多卷,历经几次修订。主要内容是朝廷各衙门各种事务典章制度,办事条例和程序,可以说是整个朝廷运转基本法。
只有个别博闻强记可以通读全书,般*员可能也就熟悉自己职掌那部分,但要与卷目对上号仍需费番脑子。更多则是凭借经验和传统办公,需要查时候临时抱佛脚。
想象下就知道,即便到二十世纪,也没人上班时会天天抱着各种规章制度背诵罢。若猛然去问某人,某制度第几条第几款是什内容,九成九是茫然。
所以看到李佑从袖中翻出本《大明会典卷五》,大部分人心中都闪过丝疑惑,会典卷五里有什内容可以为李佑撑腰?包括钱太后。
李大人自然不会让大家疑惑太久,声音铿锵有力,响亮地对慈圣皇太后奏道:“会典卷五内有廷推之则!无论何种廷推,参与朝臣只不过大九卿,及部、院、通、大诸司三品以上堂上官,亦或有掌印科道,有时也有五品以上部院官。但遍览全书,从未见有宰辅、君上可以参与廷推之例!”
殿上群臣四十余人,人人都对李佑这个重返武英殿年轻人有着深刻印象。上次李佑在朝虽然不超过半年,但在朝争中却极其炫目耀眼,好似划过朝堂之上流星般。有诗曰之:事拂衣去,另刷功与名。
这次看到李大人为检校佥都御使而再次上殿,诸卿感慨几分但也都明白,徐阁老、彭阁老以及与袁阁老同在条船上金阁老都是不待见李佑人。正常推选情况下,他们必定推举焦士美和申鹤龄其中之。
不过焦申二人突然双双退出,叫李佑成文官推出独苗候选人,肯定会给阁老们造成片刻纠结。
徐、彭、金这些阁老与李佑有嫌隙,这是默认状况。如果他们打算反手更正立场扶持李佑,那必定要做出些表达善意举动,以免别人继续误解。
可是赵天官已经打算宣布要开始,这几位阁老依旧没有任何示好言行。只能说明件事,徐、彭、金三阁老包括不在场袁阁老将继续敌视李佑,不会给李佑任何推举。表达出潜台词是,宁与太后妥协,不与李佑议和。
国朝大九卿,指是六部尚书、左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九个人,这乃是外朝文
现在这个情势就此发展下去,没人会觉得李佑能笑到最后,别看李佑似乎成文官铨选出来独苗,好像非他莫属,其实没这简单。
但内阁中,反李佑是人多势众方,几乎就是三分内阁有其二。所以看惯内阁风头行事人必定也跟随者去推举另外剩余两个待选之人,免得公开与太多阁老唱反调。
更别说太后这个高居宝座人,也是对李佑记仇人。所以综合起来分析,情势发展到目前这个地步,李佑几乎没有任何可能入选,这局只怕要被准备更充分慈圣太后赢去。
不过李大人不愧是李大人,已然不死心地跳出来搅局,倒是让众人感到即在预料之内又在情理之中,或者产生“本该如此”念头。许多人恍惚间又记起两年前那些波三折惊心动魄朝议……
在众人目光中,李佑在丹陛下高举《大明会典卷五》书册,宝相庄严,仿佛虔诚信徒手捧圣物。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