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天门外有东西向御道条,两端各有门,西端名曰“长安右门”,东端名曰“长安左门”。百官入宫上朝,必先从这两门入皇城,然后才能进宫。
长安右门比长安左门略微知名,有个原因就是在长安右门外设有登闻鼓,是天下百姓伸冤最后希望。
十月初六这天清晨,朝参官从各自宅院冒着寒气出来,渐渐汇聚向长安右门与长安左门。两门各自有值守*员拿着名录,朝参官便在此签到,没有签注名录,等于没来。
时间长安右门下面熙熙攘攘,*员们彼此打招呼之声不绝于耳,正在此刻,忽然有沉闷鼓声响起,打扰到朝参*员们寒暄。
过去在这种时候从未听到过鼓声,众人齐齐愣,随即有人料到,这是旁边登闻鼓响!
插手吕家内讧,李佑尚未筹划周详,还在思考之中,故而吕尚志也只能先关着。
而且李佑还有层考虑,那就是以静制动,扣着吕尚志不放,借此观察各方动向,寻找可乘之机。
此后连数日,提督五城衙门每天都将收到案子写个申详,送与刑部相关清吏司。至于词状、人犯,都留下自己消化,并不移交给刑部,除非是够重案标准。
这在刑部十三司中引起很大非议,若照此下去,刑部对京城刑名几乎要是去控制权,李佑表面按规矩送来申详,其实根本就是做表面文章虚应制度!他们各司有什不同意见,发文回去,那李佑会听吗?
要知道,刑部属官在京师话语权和油水就靠这些,人命、强盗等重案数量才有多少?
面对部中沸沸扬扬不满舆情,刑部尚书荀大人也很为难。
他本人志在庙堂,不在意这些具体刑名庶务,朝中这些脱离低级趣味高官大佬中,只怕也没人将京城鸡毛蒜皮当要务。至于收入,荀尚书作为九卿之,自有各地冰敬和炭敬,不靠刑案。
但荀尚书不能不考虑属下怨念和情绪。如果李佑是对头那边,事情反而简单,直接上本去弹劾李佑就是。可是李佑勉强算是同党这边,又是卢阁老门人,去弹劾李佑只怕要惹外人看笑话。
还是要找个机会,与卢阁老、杨阁老谈谈,然后再与李佑谈谈,荀尚书想道。
十月初六,是三六九朝会之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