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明朝堂当前秩序奠基人,以及最忠心捍卫者、最坚定守护者,他希望是稳定安定和谐相处,最讨厌段知恩、白侍郎这样不安分、并妄图颠覆现有秩序破坏者。
白侍郎还好,但这段知恩躲在深宫搅风搅雨,常常叫人望而兴叹、鞭长莫及。三大巨头中,麦承恩和吴广恩这两个同在司礼监弱人又压不住段知恩,更叫李佑不知在心里骂两人多少遍废物,怎奈人鬼殊途,只可恨不能以身相代。
李佑忽然想起什,又问黄公公道:“你只是惜薪司右司副,你在煤市囤积居奇,你上司知道否?比如那掌印太监知否?”
黄公公无语,李佑难道想把他身边所有人都像过筛子样过遍吗?
眼看日头西斜,李大人准备撤回城中,便勒令泰盛煤铺开放卖煤,但每人限购五十斤,暂且解围观百姓燃眉之急。十几万斤煤,也足够几千人购买。这也算借机为黄公公解围,免除他被殴死之虞。
印门下。”
李佑虽然对宫中并不熟悉,但对内官监掌印太监谭公公还是有所耳闻。毕竟内官监在宫中二十四衙门里,也是排在前几位大衙门,内官监掌印太监地位不低。
这谭公公年纪不小,如今宫中是以“三恩”为代表中生代当家,谭公公是硕果仅存几位老太监之。
说起这个,李大人却想起桩往事。去年在泗州守祖陵时,在大堤上个月苦日子里穷极无聊,与祖陵神宫监海公公天南地北无所不谈,倒听起海公公隐隐约约提到些宫中尘封旧事。
据说十年前先皇驾崩、今上登基,在新旧交替几个月时间里,宫中发生“大灾变”。
随即他匆匆返回城中,在西城兵马司换轿夫,急急忙忙向东城十王府而去。出这等事,他必须要与归德长公主面谈番。
在路上,天色渐渐黑。京师冬夜,街上人影稀少,天寒地冻,般没人在外面乱晃。像李大人这样负责治安风宪官,从理论上,在夜间街道见到任何可疑人物,都可以先抓后审,只不过平时夜巡由巡捕营负责而已。
今夜李大人没有这个恶趣味,门心思地督促轿夫迅速赶路。从阜成门外到十王府,直线距离可能只有五六里,但需要从大明
许多在当时权势赫赫、气焰熏天大太监在那场大灾变里纷纷陨落,连那权柄滔天司礼监掌印太监也被逼罢去掌印,单身出京去南京养老,并不得离开南京半步。插句嘴,海公公也是在那时被赶到祖陵当守陵太监。
自此之后,司礼监掌印、秉笔、随堂太监全部罢设,仅保留文书房维持公文运转,中官势力急剧衰落,而且是青黄不接。直到今年太后归政前重开司礼监,才挽住颓势,但仍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
若非那场大灾变让上代老太监们损失惨重,就凭目前“三恩”这三四十年纪,排资论辈起来,怎可能将司礼监前三个交椅全部占据。
李大人所知道也就这多,问出内官监谭公公便卡住。他醉翁之意是段知恩,不知道从这谭公公身上挖下去,是否能与段知恩扯上关系。他自己掌握信息有限,回头还得去问问明白人。
不是李大人嫉妒段知恩与天子关系亲近,因而看不顺眼,实在是李大人很有责任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