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训顺畅结束,然后是例行阅兵与总结,十天以后,方才进入到正式教学工作。
而第件事,竟而是英语分班考试。
进入2000年以后,很多大学都不再进行入学考试,但在1983年,这项制度还是很有必要,因为学生们英语程度偏差很大,农村和乡镇中学学生,大都存在英语偏科现象,大城市学生好点,但也有很多是哑巴英语,另方面,很有学生接受良好家庭教育,英语水平却是高出奇,已经到能够阅读英文原著,与外国人直接交流程度。
如果是在普通大学,自然是前两者较多,但在北京大学,可以说是什样学生都有,数学满分而英语40分学生,可以说是屡见不鲜。
此时,英语分班考试就变非常必要,程度最差C班会从基础教起,作业也会非常多,A班则相对放松,自由度大大提高。
“你们是什社?”
“什社都不知道就入社呀……”林晓丹卖个萌,还是道:“们是湖畔文学社,想入社话,要递交入社申请,杨锐,你也记得啊。”
“记得。”杨锐笑着回应,同时打定主意,死也不加入这个俗名文学社。
万玉兰等人又说会话,看够美男,才带着酸爽回去。
杨锐回宿舍分鞋垫,继续军训。
胥岸青摩拳擦掌,准备在这场面对全体新生考试中,重重狙击杨锐。
他家在广州,小时候就有归国华侨做老师,恢复高考以后,更是恶补过很长时间英语,在高考时候,他就几乎考出满分成绩。
相比杨锐这名西堡镇中学出身学生,胥岸青优势大不是星半点。
“这是迎头赶上……不,迎头痛击第步。”胥岸青站在和煦暖风下,恨不得考试现在就开始,然后坐在杨锐对面,看着他答卷。
……
毛启明和蔡桂农回去以后,都写入社申请,试图加入湖畔文学社,没有音讯以后,又期待着再能见到找上门来师姐。
事实证明,这种大方又大胆师姐,永远都是稀少。
而军训则渐渐变与杨锐记忆里样无聊,样无奈,样苦中作乐。
董志成得罪教官也没有特意找过来,到北大军训教官都是精挑细选出来,对学生们来说,这是次有趣人生经历,而对这些教官来说,其实是很难得人生际遇。短短十多天军训结束以后,学生们会回到课堂中去,负责训练士兵,却有多人会因此得到提干机会。
所谓“当兵提干”,有机会做军官,自然是士兵们最大期待,在此背景之下,教官其实比士兵更怕惹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