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使杨锐最方便,是他可以随便找出篇脑海中存有文章,对照目前研究进度,改改就能写好。
“这样应该能够决定自己在校内研究方向吧。”杨锐如此考虑,趴在课桌上是越写越快。
节马哲课转瞬即过,杨锐综述也写有三分之,这让杨锐自己也不由感慨连连。
就他做研究生时候水平,那时候要写这样篇文章,哪怕是同样抄袭方式,
简单而不费神。
杨锐想来想去,决定还是从综述入手。
就像他曾经做综述遇到问题样,综述本身是适合大牛来撰写,但大牛又不屑于撰写东西。初入行科研狗都觉得综述好写,可真写起来,又总是拾人牙慧,显得不够分量。
当然,最重要是低级科研狗本身没有分量,人家期刊也不爱登载。
就80年代环境来说,反而是老老实实做实验,然后发表实验结果论文,更好在国外期刊上刊登。
马哲课上,杨锐奋笔疾书。
他现在已经有个研究方向,也就是为在几年后参与人体基因图谱这个世纪大项目,而截胡PCR这个诺贝尔级“简单发现”。而为截胡PCR,他又要在基因研究方面积累定论文和影响力。
这是条很清晰研究方向,但是,为完整获得这条研究方向上利益,杨锐发现,自己不得不重开个方向,因为他不想每周都按时上马克思哲学原理。
80年代大学,管理还是相当严格,尤其是对大学生来说,考勤必不可少。杨锐选择北大算是顶宽松大学,从学生会到班干部,还是每天盯着学生,点名不到次数多,就会主动来做思想工作,而所谓次数多,对杨锐这个高考状元来说,其实也就是每周三四次罢,按照每天最少两门课程进度,这连半个星期额度都不够。
但是,被做思想工作也是很烦人事。都是个学校同学,人家来热心帮助“后进”,你也不能冷面相对,来二去,杨锐就要被迫来参加这些无聊课程。
普通中国人写综述,即使不谈国籍歧视,受限于眼界和科研环境影响,也很难写出好综述来。
杨锐倒是不同,他满脑子装得都是资料,写综述既简单,又容易得到认可。
唯需要考虑,就是切入点。
杨锐最终决定,讨论氧自由基产生和损伤机理。氧自由基直到30年后,仍然是很多保健药会提及东西,在应用方面,它和杨锐曾经涉足辅酶Q10等产品有共同之处,而在原理方面,分子机理什,属于逼格较高研究方向。
当然,综述是不需要实验设备,也能省下许多时间。
想要不参加这些课程同时,又不被做思想工作,那就需要特权。
事实上,杨锐同宿舍老蔡就获得特权,因为他获准参加实验室工作,虽然是连科研民工都算不上底层岗位,但这也让他被默许不必每堂课都点名签到。
简而言之,老蔡获得不上课豁免额度,至少是杨锐两倍以上。
而杨锐要想获得更多豁免额度,就得成为更重要实验室角色,至少是名合格科研民工。
而为将校内和校外科研方向分开,杨锐就需要个另个科研方向。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