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些数据,最终放在论文上,仅仅是6张图和两页纸说明。
同样道理,杨锐能够找到论文,通常也是这样显示比例。
要从6张图上照抄数百页数据,那是不可能做到。
而要想模拟别人论文中数据,比自己做还要困难,到基因层面实验,数据已经到小数点后四位以上,实验中任何点变化,都可能改变数值。即使相同型号,但不同厂家生产实验材料,即使相同型号,但不同厂家生产实验仪器,做出来结果都是截然不同。
除此以外,研究员操作变化,实验台高度,实验地点不同,实验室温度
“《JMC》什时候寄到?”杨锐握紧拳头,头脑无比清晰。
林伟强微笑等在边上,说:“特拉普博士买新刊,亲自到邮局,用航空快件寄过来,凌晨应该就能到。”
杨锐忍不住吐槽道:“特拉普博士腿脚都不灵便吧,他亲自到邮局多慢啊,不如派个人去寄。”
林伟强滞,哈哈笑出来,说:“他还发电报过来,让们转交给您。”
电报里,写着个简单英语短语:超凡工作。
身份是不对等。假如北京大学大生杨锐发表篇小论文,稍晚些时间,加州大学名牌教授理查德发表篇大论文,那科学界最多是将之当做桩趣谈,同时将所有荣誉堆在理查德身上,顺便给杨锐点安慰奖。
理查德根本不必去追着杨锐步伐,先发表小论文,那会拖慢他进度,减弱他论文力量,反而降低可信度。
但是,假如加州大学理查德教授先发表篇创意优秀小论文,接着北京大学大生杨锐发表篇创意类似大论文,那科学界是不会轻易将荣誉送给杨锐,他们首先会说,杨锐论文证实理查德教授创意,然后分些荣誉给理查德。
更糟糕情况,是杨锐发表大论文期刊社编辑或审稿人,提前读过理查德小论文,那他们很可能会要求杨锐将理查德教授文章作为引用,邮件往来进而拖慢速度,给理查德团队以更多机会以补充大论文。
纵观科学界撕逼大战,有半情况是前辈和后进之间展开。
杨锐心里涌过股暖流。
不同他之前实验,这次基因克隆实验,杨锐是做极其辛苦。
黄茂不算是新手研究员,但他也不能熟练操作实验室里所有仪器,不得不和杨锐两个人边琢磨边学习。
何成、李学工等人参与度不高,但他们熟练程度更低。
除此以外,这也是杨锐独立进行过最大型实验,尽管只是先期部分,他们也积累数百页数据,辛苦自不必说。
所谓学霸和学阀,在这种时候尽显优势。
截止今天,捷利康没有检索到类似论文,就说明杨锐大论文,抢在理查德小论文前面,作为篇论据充分文章,它说服力是超过作者本身,杨锐也不用分任何丝毫荣誉给其他人。
即使理查德团队做出更好大论文,他们也要首先引用杨锐论文,在将杨锐论文推到更高高度时候,才能体现自己价值。
杨锐有生以来第次科研竞赛第赛程——
胜利!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