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实验室负责人,理查德对手不再是同龄人,也不再是同学同事,更不会仅仅是个实验室内几条实验狗。理查德对手,是全球各大高校,各大公司,各个研究机构实验室。
而这些实验室,是不会满足于篇小论文,点小创新,些个小机灵。
就像是50年代卡文迪什实验室,威尔金斯实验室,富兰克林实验室和鲍林实验室同时将目标瞄准DNA结构样。每个时代流实验室,乃至顶级实验室,都盯着那些科技前沿重量级热点。
然而,有深度,有价值,有影响力重量级热点,永远就只有那些,它们就那样摆在桌子上,等着研究者去破译。
坐镇世界流实验室结果,就是永远竞争,竞争和竞争。
继续这条路。
大部分孩子小学期间就做不到数学90分,中学期间做不到物理90分,大学期间做不到学有余力,这和科研其实就没什关系。
实际上,考得上名牌大学本科生,想做科研,十之八九也是不能如愿。
因为在名牌大学后面,还有名牌硕士,名牌博士,名牌科研狗路子要走。
只坚持到名牌本科研究员,能进入相关领域大公司,做些应用方面工作就算不错;坚持到名牌博士研究员,大概能进入相关领域研究机构,做些应用工作。但最终,往往只有那些经过名牌实验室熏陶实验狗,在蜕变成人以后,才具有在科技前沿做创新基础。
理查德还不敢和顶级实验室竞争,可即使如此,理查德还是经常面对失败。
在些竞争中,理查德是
这个过程听起来漫长,对普通人来说,或许确实如此,可实际上,大部分科研精英人生道路其实是很顺畅。比如80年代神级生物学家沃森,1947年从芝加哥大学毕业,时年19岁,3年后就拿到博士学位,比正常人快倍都不止,而他1953年就与克里克完成DNA双螺旋结构学说,并且发表在《自然》上。
换言之,沃森同学19岁就已经大学毕业,而在别同学大学毕业年纪,沃森同学已经博士毕业,去做实验狗。而在25岁,也就是般人硕士毕业年纪,沃森同学已经将论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只等着颁发诺贝尔奖。
可以想见,当同龄人为高考SAT欲仙欲死时候,沃森同学肯定是不慌不忙,当大学同学为读研还是工作踌躇不定时,沃森同学都不用考虑这种事,而当同事在实验室里拼命工作时候,沃森同学实际上是战胜伦敦国王学院威尔金斯实验室,富兰克林实验室,以及加州理工学院鲍林实验室,才最终摘取诺贝尔奖桂冠。更准确说,沃森同学其实也没有真正成神,因为他并未完全战胜威尔金斯,而是与威尔金斯,以及自己合作伙伴克里克共享诺贝尔奖。
在诺贝尔奖以下普通科研世界里,理查德科研之路也是蛮顺利。大学以前经历自不必说,他甚至没有遇到过竞争者,进入大学以后,理查德依旧是校园中佼佼者,最终进入全球排名前10加州大学任教,证明理查德是生物科学界最顶尖撮人。
但是,在教授位置上,理查德遇到强烈挑战。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