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差劲形而上学分家。可是,们能否不学事后诸葛,而是在这种分离发生前就学会把两者区别开来呢?这是个问题。
在商业宣传中,们很容易理解其夸张、诱人象征原则。每个宣传家都有自己艺术部门,始终努力美化广告牌,或者采用显目海报,或者在杂志内页插入广告中布满漂亮活泼图画、相片。广告之中无艺术杰作,因为杰作召唤是少量受众,而商业宣传家极力捕获密集人群注意力,对于他来说,理想广告乃是适度与优异结合,无需太好,但求足够显目,这样“艺术”期待与它所要象征性描述商品本身完全匹配。
另种夸张、诱人象征方式是商业歌曲,这是最近才出现。不过,神学上祷告时歌声,即圣歌与赞美诗,早在宗教诞生时就并出现;军歌、进行曲,则与战争同步出现;爱国歌曲(国歌前身)——毋庸置疑专门用来提升群体凝聚力,强调“们”与“他者”区别——早在旧石器时代就由群群游荡猎人和食物采集者们唱响。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音乐本身即具有内在吸引力。此外,动听歌曲易于在听者思想中生根,段旋律很有可能回响于人生。假设现在有段枯燥无味陈述或价值判断,单单放在这里,无人会注意。可是,将这段话配上段朗朗上口、易于记住旋律呢?立刻,这段话就显出魔力。而且,只要旋律响起,或自然而然想起这段旋律,那话语就自动开始重复。看来俄耳甫斯[7]与巴甫洛夫[8]已然结盟——音乐魔力与条件反射相互配合。
对商业宣传家和他在政治、宗教领域里同行们来说,音乐还有另个优势。个正常理性人,要写、要说或听他人说些胡言乱语东西,未免自觉惭愧;但这些胡言乱语倘若谱成歌曲,让个理性人去唱、去听,他将满怀愉悦,甚至获得知识自信。如此来,们又怎能将听歌、唱歌时感到愉悦,与这动听之歌所掩盖宣传意图明确区分呢?这也是个问题。
多亏义务教育和轮转印刷机,宣传家们多年来已经能够将其意图传递给任文明国度里几乎任何个成年人。今天,又多亏广播与电视,宣传家们欣然发现,他们甚至可以向未上过学成年人和未开蒙小孩传递信息呢。
正如所预料,孩童极易受宣传影响,因为他们对世界及其运行模式无所知,也就毫无防备。他们还不知批评为何物。年纪最小甚至还不懂得理性,年纪较大则涉世不深,因此即使初知理性,也不能很好地运用。在欧洲,过去人们常开玩笑说,应征入伍就是去当“炮灰”,而现在,他们小小年纪弟弟妹妹们则成“广播粉”、“电视粉”。在童年时代,家人教们唱童谣,在虔诚家庭里,则唱赞美诗。而到今天,小家伙们则哼哼着商业歌曲。
下面些商业歌曲还算是较好呢。“莱茵黄金[9]是好啤酒,好啊好干啤。”或者“嘿呀嘀叨嘀叨,猫和小提琴好。”
可是这些呢?“与同在吧。”或“用上白速得,牙渍哪去?”鬼知道!
“不是说要怂恿小孩看电视广告之后就缠着父母买这买那,可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