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书里写道: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工程师已有能力营造真实感觉。他们可以给人戴上显示彩色图像眼镜,再给你戴上立体声耳机,你所见所闻都由计算机来控制。只要软硬件都过硬,人分不出电子音像和真声真像区别。可能现在软硬件还称不上过硬,尚做不到这点,但过去二十年里,技术进步是惊人,所以对这天到来,定要有心理准备。
光看到和听到还不算身历其境,还要模拟身体感觉。盖茨先生想出种东西,叫做VR紧身衣,这是种机电设备,像件衣服,内表面上有很多伸缩触头,用电脑来控制,这样就可以模仿人触觉。照他说法,只要有二十五万到三十万个触点,就可以完全模拟人全身触感——从电脑技术角度来说,控制这些触头简直是小儿科。有这身衣服,切都大不样。比方说,电脑向你输出阵风,你不但可以看到风吹杨柳,听到风过树梢,还可以感到风从脸上流过——假如电脑输出是美人,那就不仅是她音容笑貌,还有她发丝从你面颊上滑过——这是友好美人,假如不友好,来就是大耳刮子——VR紧身衣概念就是如此。作为学食品科技人,觉得还该有个面罩连着些香水瓶,由电脑控制阀门决定你该闻到什气味,但假若你患有鼻炎,就会觉得面罩没有必要。总而言之,VR紧身衣概念就是如此。估计要不二十年,科学就能把它造出来,而且让它很便宜,像今天电子游戏机样,在街上出售;穿上它就能前往另个世界,假如软件丰富,想上哪儿就能上哪儿,想遇上谁就能遇上谁,想干啥就能干啥,而且不花什代价——顶多出点软件钱。到那天,不知人们还有没有心思阅读文本,甚至识不识字都不定。靠写作为生,现在该做出何种决定呢?
大概是在六七十年代吧,法国有些小说家就这样提出问题:在电影时代,小说应该怎写?该看到电影都演出来,该听到广播也播出来。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里花几十页写出东西,用宽银幕电影几个镜头就能解决。还照经典作家写法,没有人爱看,顶多给电影提供脚本——如们所知,这叫生产初级产品,在现代社会里地位很低。在那时,电影电视就像比尔·,对艺术家来说,是天大灾难。有人提出,小说应该向诗歌方向发展。还有人说,小说该着重去写人内心感受。这样就有法国新小说。还有人除写小说,还去搞搞电影,比如已故玛格丽特·杜拉斯。对这些作品很感兴趣,但凭良心说,除杜拉斯《情人》之外,近十几年来没读到过什令人满意小说。有人也许会提出最近风靡时《廊桥遗梦》,但以为,那不过是部文字化电影。假如把它编成软件,钻到比尔·里去享受,会更过瘾些。相比之下,宁愿要本五迷三道法国新小说,也不要部《廊桥遗梦》,这是因为,从小说自身前途来看,写出这种东西解决不问题。
真正小说家不会喜欢把小说写得像电影。记得米兰·昆德拉说过,小说和音乐是同质东西。讨厌这个说法,因为好像这世界上没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