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卡拉马佐夫和德米特里矛盾假象杀害老卡拉马佐夫,劝伊凡早日离开,而伊凡对这种暗示不置可否,只是告诉斯梅尔佳科夫他明天将去莫斯科。这次谈话已经使伊凡感觉到父亲可能被害,但尚未明确意识到或不敢明确。第二天在去莫斯科火车上,他心中“突然笼罩上片阴影,种有生以来从未感到过哀伤在心中滋生”。他承认自己是“下贱人”。当时,伊凡并不完全理解产生这种情绪原因,因为支配着他是潜伏在下意识中思想——切都可以做,弑父也行,只要不直接卷入。只是在案发以后伊凡回忆和分析当时情景、通过与斯梅尔佳科夫三次谈话(见第四部第二卷第六、七、八章)才明确他当时言行所含有真实思想,即默许斯梅尔佳科夫图谋。这里对话在揭示伊凡下意识活动作用是十分明显。尤为典型是伊凡内心矛盾和思想冲突化为两种声音,以两个人对话形式表现出来,这便是伊凡和魔鬼对话(见第四部第二卷第九章)。在对话中魔鬼将伊凡某方面思想和感情——用伊凡话来说,“最卑劣、最愚蠢个方面”,即他无信仰、否定切、犬儒主义、人就是“人神”、可以为所欲为,以及他犹豫不决、良心上磨难,等等表现得淋漓尽致。
陀思妥耶夫斯基早在60年代初就向往19世纪能出现部“艺术巨著”,它不仅体现“基督思想”,即“恢复……堕落人本来面目”,“为社会上被侮辱和唾弃毫无权利人辩护”,而且“将充分而永久地表达自己时代追求和特征”。19世纪60年代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发表后,更引发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现代史诗性小说想法。他所理解现代史诗性小说面向俄国现在和将来,主人公不是传统贵族,而是历尽生活磨难,最后获得信仰现代俄国人。为实现这想法他在70年代初构思《无神论者》、《大罪人传》,但都没有实现。这些构思部分内容分别写入《群魔》、《少年》和《卡拉马佐夫兄弟》。前两部作品基本上还没有突破传统长篇小说框架,只是在最后部作品中作家才实现创作现代史诗性长篇小说愿望。在这里作家将个家庭历史和当代重大政治、社会、宗教、伦理、哲学问题相结合,将种种难以相容场面汇合在起:家庭争吵,爱情和财产纠葛,卑劣情欲和崇高追求,哲理对话和神话,教士生平和说教,心灵煎熬与忏悔,朱门狂欢豪饮与穷人悲惨生活,谋杀与侦破,法庭上起诉与申辩等等,引入史诗、悲剧、宗教神秘剧、哲理、惊险小说等因素。因此就小说体裁特点而言,有评论家称《卡拉马佐夫兄弟》是“综合性长篇小说”。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最重要部作品,充分体现作家创作思想、艺术特点。在这部小说中作家力图证明,在俄国从农奴制转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传统道德观念已经瓦解,人民遭受着深重苦难,处于畸形人际关系中人们难免个悲剧性命运。“卡拉马佐夫气质”便是这种不合理社会产物,在这样环境下必然会产生否定上帝、否定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