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苏菲,请你谅解。们坐在起已经两个多小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说话。你不是要回家吃饭
艾伯特起身,捡起绿黑相间小弹珠,放在上衣口袋内。
“天哪!已经过四点!”苏菲惊叫。
“下个人类史上伟大时期叫做巴洛克时期。不过,们只好等到下次再谈,亲爱席德。”
“你说什?”苏菲从椅子上跳起来。“你叫席德!”
“是时不小心,喊错。”
很重要人物,但他并不是当时唯宗教改革家。另有些改革人士选择留在罗马天主教会中。其中之是荷兰伊拉斯莫斯(ErasmusofRotterdam)。”
“马丁路德之所以和天主教会决裂是因为他不肯购买赎罪券,是吗?”
“是,但这只是其中原因之。另外还有个更重要原因是:马丁路德认为人们并不需要教会或教士居中代祷才能获得上帝赦免。同时,要取得上帝赦免也不是靠购买教会所售‘赎罪券’。从十六世纪中期起,天主教教会就禁止买这些所谓‘赎罪券’。”
“天主应该很乐于见到这个情况。”
“总而言之,马丁路德摒斥教会中许多从中世纪起就形成宗教习惯与教条。他希望回到新约中所描述早期基督教面貌。他说:‘们只信靠经文。’他希望以这个口号将基督教带回它‘源头’,就像时期人文主义者希望回到艺术与文化古老源头般。马丁路德将圣经译成德文,因此创造德文文字。他认为应该让每个人都读得懂圣经,并从某个意义上来说,成为自己教士。”
“可是,无心之言或多或少都是有原因。”
“也许你说得对。你可以注意到席德父亲已经开始透过们嘴巴讲话,想他是故意趁们渐渐疲倦,不太能为自己辩护时候才这样做。”
“你曾经说过你不是席德爸爸。你可以保证这是真话吗?”
艾伯特点点头。
“但是席德吗?”
“自己教士?这不是有点太过分吗?”
“他意思是:教士与上帝关系并不比般人亲近。路德派教会之所以雇用教士,乃是因为他们需要有人做些实际工作,如主持礼拜或料理日常事务等。但马丁路德并不相信任何人能够透过教会举行仪式,获得上帝赦免与宽宥。他说,人只能透过信仰得救,这是‘无法用金钱交换’。这些都是他在研读圣经以后心得。”
“这说马丁路德也是典型人士啰?”
“也不尽然。马丁路德重视个人,强调个人与上帝之间关系。在这点上他算是典型人士。也因此他从三十五岁开始自修希腊文,并进行将圣经翻译成德文繁重工作。他使得般大众使用语言取代拉丁文地位,这也是他与典型人士相像另外个特征。然而,马丁路德并不像费其诺或达文西样是人文主义者。同时,他也受到伊拉斯莫斯等人文主义者批评,因为他们认为他对人观点太过消极。马丁路德曾经宣称,自从亚当与夏娃被逐出伊甸园后,人类就彻底腐化,他相信唯有透过上帝恩典,人类才能免于罪孽。因为罪恶代价就是死亡。”
“听起来满灰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