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闻听此事后,便觉得十分不快。他心想:夫子这种行为,不就是履行个形式吗?难道夫子“义愤”仅到如此地步:只要履行形式就行,是否能付诸行动反倒是无所谓?
受教近四十年,子路与孔子之间这道鸿沟,依然是无法逾越。
十六
就在子路回到鲁国这段日子里,卫国政坛顶梁柱孔叔圉去世。他妻子,也即流亡太子蒯聩姐姐,未亡人伯姬,走上卫国政治前台。她儿子悝已经继承孔叔圉执政之位,但那不过是摆设而已。对于伯姬而言,现在卫侯辄是她外甥,而觊觎宝座前太子蒯聩是她弟弟,按理说在亲疏关系上应该是没什区别,可事实上其间有着许多爱憎和利欲复杂
偶然经过蒲邑。才进入其地界,便说:“子路干得好啊,恭敬且言而有信。”进入城邑,则说:“子路干得好啊,忠信且宽厚待人。”等到走进子路官衙,又说:“子路干得好啊,明察秋毫且果断公正。”
执辔赶车子贡问孔子,为什尚未见到子路,就已经这赞不绝口。孔子答道:“进入该地界,就看到农田耕作良好,广开荒地,深挖沟渠。这是由于治理者恭敬有信、民众尽力结果。进入城邑,就看到民宅整齐,树木繁茂。这是由于治理者忠信而宽、百姓安居乐业缘故。及至走进其官衙,看到清闲异常,从者童仆全都安分守己。这是由于治理者明察果断、政务有条不紊缘故。因此说,虽然们还没见到子路,可他政绩不是已经显而易见吗?”
十五
鲁哀公在西边大野打猎捕获麒麟时,子路从卫国回趟鲁国。当时,小邾大夫射背叛自己国家,前来投奔鲁国。此人与子路曾有过面之缘,便说“使季路要,吾无盟矣”[15]。根据当时习俗,逃亡到别国人,要得到该国对其生命安全盟誓,这才能放心地住下来。但是这个小邾大夫却说“只要子路做出承诺,就不需要鲁国盟誓”。因为,“子路无宿诺”——此时,子路重信义,为人朴直名声,早就誉满天下。
有人说,个千乘之国盟誓都不相信,却相信你句话,作为男子汉之夙愿,还有什能超过这个境界呢?你为什还不以为荣,反以为耻呢?
子路回答道:“倘若鲁国与小邾发生战事,即便是叫死在他们城下,也是二话不说。可是,射这个家伙是个卖国叛臣,如果给他立保证,就等同于认可个卖国贼。这样事能做不能做,难道还需要考虑吗?”
解子路人听这话,难免发出会心微笑。因为这样做派、这样话语,简直太“子路”。
同年,齐国发生陈恒弑君事件。孔子斋戒三日之后,来见鲁哀公,说是基于“义”,鲁国应该伐齐。如此这般,他共请求三次。由于惧怕齐国强大,哀公没有听从孔子意见。只说句“你去跟季孙商量下吧”。季康子自然也不会赞成孔子主张。
孔子自君前退下后,与人说道:“由于也忝列大夫之末,所以不能不这说。”
意思是,明知无用,由于自己身份待遇关系,也还是要说说(此时孔子,在鲁国是享受国老待遇)。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