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季节,雨季,有种种打算,有时互相矛盾,有时则不可能实现。那个季节夜晚既不舒服,更不愉快;但是曼努埃尔发现有两件事在开始几天帮他大忙:绝对不当小说家,定按照自己方式做青年勇士。
他还发现自己年轻气盛,怨天尤人,浑身充满忧愤,只要可以减轻马德里这孤独、多雨和寒冷分量,哪怕杀人都在所不惜。但是,他宁可把这发现留在暗处,聚精会神地接受永远不当作家、给他刚发掘价值观捞取种种好处。
于是,他就在大学继续攻读西班牙语文学,但是同时又选修德语系课程。每天睡上四五个小时,其余时间全部投入到读书中去。在完成德语文学学位之前,他撰写篇论文,有二十页,论述维特与音乐之间关系,先后发表在马德里家文学杂志和德国哥廷根大学学报上。二十五岁,他已经拿到这两种语言学位。1990年,他获得德国文学博士,论文就是研究本诺·冯·阿琴波尔迪;1991年巴塞罗那家出版社出版他博士论文。到那时,曼努埃尔·埃斯皮诺萨已经是关于德国文学国际大会和圆桌会上常客。他掌握德语水平,不能说出色,但过关绰绰有余。他还能讲英语和法语。如同莫里尼和让-克劳德样,曼努埃尔也有份好工作和相当可观收入,他学生和同事都非常尊敬他(凡是能尊敬他地方)。他没翻译过阿琴波尔迪以及任何德国作家作品。
莫里尼、让-克劳德和曼努埃尔三人除去都喜欢阿琴波尔迪作品外,还有个共同点。三人都有钢铁意志,百折不挠。实际上,三人还有个共同点,但是这要等到后面再说。
丽兹·诺顿则相反,她不是通常人们所说女强人,也就是说,她不制订什中长期计划,也不发挥自己能量去完成计划。她缺乏毅力。有痛苦就哭,有快乐就笑。她不能确定明确目标,不能坚持不懈地把行动贯彻始终。再说,也没什目标足以让她动心或者喜欢到保证全面完成地步。“达到目”用到个人问题上时,她觉得这说法太小气。她常常在“达到目”中间加上“生活”二字,个别时候,再加上“幸福”。假如毅力与项社会要求联系在起,就像威廉·詹姆斯[6]认为那样,那去打仗比戒烟容易;而对丽兹而言,那她是个戒烟比去打仗容易女性。
次,在大学里,有人说“你是个戒烟比去打仗容易女人”,她听很高兴,但并没有因此就去阅读威廉·詹姆斯著作,无论此前还是此后,总是始终不读罢。她认为,读书直接与快感联系,而不是直接联系知识,或者费解事情,或者话语结构和迷宫。莫里尼、让-克劳德和曼努埃尔则主张后者。
她发现阿琴波尔迪过程是四人里最没有心理创伤或诗意。1988年,她二十岁时候,在柏林生活三个月,其间,位德国朋友借给她部长篇小说,作者她不熟悉。作者名字让她感到奇怪,她问那位德国朋友:这怎可能呢?个德国作家却带着意大利姓氏,而且带着个“冯”贵族头衔在前面!那位朋友不知如何回答才好。他说,可能是笔名吧。为奇上加奇,他还补充说,在德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