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或许也有出家人无法识得境涯。”
“那是什样境涯?”
“在寺院学到,仅有佛道。佛道以外知识,即便是真理,仍是外道之学。在寺院里学不到
“作为个人,达成圆满生命,才叫作成佛。那用人来比喻书话,达成书原本任务、达成书存在意义,就是书成佛。”
“老板。”
圆苦恼地蹙眉,大大眼睛睁得更大。
“恕冒昧请教……您是何许人物?”
介书商,吊堂回答。
主人打断圆话。
“那样成不供养。”
“供养……?”
“是,并非贩卖信息,而是贩卖书籍。因此如果只是想读,只想知道内容,可以免费出借。”
“免费……?”
想要它第本。但如果买它……这里就只剩下第二部《自然哲学》与第三部《精神哲学》。”
这有什问题吗?主人问。
“不行,这本书不是随处都有。想要它人,当然会想从第部开始读。碰巧只想要第二部,或是只中意第三部人陆续来到这里概率非常低。”
“嗯,确实是难以想象。”
“既然如此,最好不要买这本书。”
“您看起来不像做出版。”
“是个只卖书旧书商。尚未拜听过井上先生课程,但已全部拜读过您《哲学馆讲义录》。现在已经还俗,但原本是名僧侣。身为释尊末弟子,您讲义录发人省思。”
“原来您曾是僧侣?”
“在叡山得度,转到临济寺院,得到良师,后来被交付寺,但受到废佛毁释运动波及,因而废寺,出于些想法而还俗。后来就成民间爱好者,现在只是个卖书。”
“让您还俗想法是……?”
“当然。卖是书,而非书内容。对于只读次就不需要人来说,那本书就没有作为书价值,既然如此,强卖给那样人,认为以做生意来说,有欠道义。再说,如果是真正想要书,应该会买下吧。大部分客人皆是如此,有人辛苦筹钱,也有人讲价。遇到自己真正在寻找书那些客人,是可以从他态度和表情上看出来。那些人会因为无论如何都想要,努力思考要怎样才能得到。由那样人买下,书才能作为书,真正成佛。”
“成佛……”
当然,这是比喻,主人说:
“成佛只是种权宜说法。即使是人,也不可能成佛吧。无论是通过修行还是戒斋,人都无法变成如佛像、佛画里头样貌。人不会飘浮在半空中,也不会坐上莲华座。这切都是比喻。佛性普遍存在于人之中,问题只在于能否发现。”
您说没错,圆说:
“井上先生不是也想要它吗?”
“虽然没有这本书,但知道内容。因此拥有它,意义并不大,只是可以重温而已。为深刻理解、详加考察,再读、三读很有意义,但如果有人想要全新解读这本书,不应该加以阻碍。能够多个人读它,也等于是造福这个国家。”
圆端正姿势,说:
“恕苦口婆心提出建议。认为这些藏书不要贩卖,而是出借比较好。如此齐全藏书,却拆散卖掉,实在太可惜。应该制作目录,以低廉价格出租……”
“很遗憾。”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