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拉多大学召开“台湾现代文学国际研讨会”,所发表论文即以“眷村文学”为名,分析“乡愁继承与舍弃”。七年后,再度发表《乡、愁俱逝眷村——由张启疆往前看》:又于香港中文大学宣读《二度漂流文学》,以及连续在笔会季刊出版三期相关主题英译小说、诗、散文,均专注且广泛地研究台湾文学这面深层意义。二00三年与王德威主编《最后黄埔老兵与离散故事》,英文版书名TheLastoftheWhampoaBread,中英文版各册,算是作个总结,也却自己个心愿。
另些在大量阅读后编选主题有:“现代女性处境”、“书”、“你是
谁?——不同人生”、“台湾科幻小说”、“自然之美与情”、“童年”、“亲情”、“乡土变迁记忆”等。每期原作都很精采,编译成集,值得读后思考。
记得九九四年春季号是因为读到韩秀《折射》中篇《你是谁》而深受感
动,这篇作品叙述她身世——美军父亲和中国母亲女孩在大陆w.g中流放新疆折磨故事。另外找来台湾诗人苏绍连《苏诺生》和美国生长华裔青年故事《浮世》。合成集,探讨那代青年,因政治环境不同而面临如此不同人生情境。
那年冬季号主题则是亲情,有罗兰《时光隧道“小时候”》、杨牧《八十月白芒花》、袁琼琼《揪锣》,心岱《落发离家时》和陈芳明《相逢有乐盯》。有位澳洲笔会读者来封长信,说她读时如何怀念她父亲在相同时代所遭遇战争,可见同样感情是不外国界。
九九五年秋季号主题“自然之美与情”,是受刘克襄散文集《小藤鼠看法》触动,以如诗散文书写自然界生灵。是个纯净心灵对大自然、对生命看法:同时又受到陈煌《鸽子托里》启发,开展自然知识视野。这两本书至今仍是珍藏。天生万物,生存奥秘之美,在三、四十岁这样年轻作者笔下,充满诗意关怀,不仅出于热切保育观念,更是目睹所谓文明对生态破坏无奈。这样写法,也许只有现代台湾才有。台湾地少人多,文学对土地之爱常充满感谢与珍惜,而这种温柔、悠闲心情,只有安居岁月才有。认为近几十年山岳、海洋、生态保育作品是现代台湾文学特色。这本季刊发行近四十年。对台湾文学可说是座忠诚坚固桥。未来研究台湾文学史人,当会与们在这桥上相逢。
即使没有“们台湾”使命感,翻译本身实在已是个相当迷人工作。但是,必须当你已能达到两种语言很高领悟层面,可以优游于两种文化情境。进出自如,才能做文学翻译,字典反而只是种辅助,种验证而已。和这个团队快乐相聚、工作,谈文学内行话,有时默契于心,进而关心彼此。虽然“耽误”创作岁月,却也是愉悦充实。对于年轻译者,应该是更有意义。
为笔会季刊奋斗九年,加上前面兰熙二十年,后继者八年,已经英译短篇小说四百多篇,散文三百多篇,诗近八百首,艺术家及作品介绍百三十多位,几乎很少遗漏这三十七年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