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斯在自己选译集《翻译与消遣》(1978年第二版)中这样写道:
这首诗特别难译,因为它将中国诗些特性推至极端:普遍性,无个性,无时间,无主题。在王维诗中,山孤独是如此浩大,乃至诗人自身亦被空无。许多次尝试后,写下这首四行无韵诗:前三行9个音节,末行11个音节。
数月之后,阅读些大乘文本,惊奇地发现其中频频提及西方极乐世界,这个阿弥陀佛国土。记得王维直是位热忱佛教徒:查阅他本传记,发现他对弥勒佛极为虔诚,曾写过首赞诗,诗中讲到自己欲在西方净土——太阳沉落地方重生……
这是首自然诗,首佛教徒自然诗:这首四行诗所蕴载远非同类作品那种自然主义审美传统。它是否体现某种精神体验?过些时候,知悉迷恋中国诗波顿·沃森送本他《中国抒情诗》。在书中,怀疑得到证实:对王维,落日之光有明确意义。与阿弥陀佛有关:炼金术士在傍晚将尽时分冥想,如青苔在林中,受着光明。诗特别地客观,无,不同于圣十字若望(St.JohnoftheCross)神秘主义,然而在真实、深刻上,不下于这位西班牙诗人。是人与自然在神圣之光下变形,不过某种程度上与西方传统相反——周遭世界人性化被取代。在这种“东方精神”里,浸满是草木与石客观、顺从、冷然,便冷冷地受着启示之光。那启示同样是冷冷,光是不偏不倚。王维山林是空象征,却又不失草木土石现实感。仿效王维含蓄,限令自己对最后两行做微调:
Nosevegenteenestemonte.
—OctavioPaz,1974
(Paz,VersionesyDiversiones)
[IntheDeerParkHermitage.Nopeopleareseenonthismountain./Onlyvoices,faroff,areheard./Lightbreaksthroughthebranches./Spreadamongthegrassitshinesgreen.]
在鹿苑兰若
在这山上见不到人。
Sóloseoyen,lejos,voces.
Laluzponienterompeentrelasramas.
Enlayerbatendidabrillaverde.
[Nopeopleareseenonthismountain./Onlyvoices,faroff,areheard./Westernlightbreaksthroughthebranches./Spreadoverthegrassitshinesgreen.]
帕斯弃掉第行里empty(空)。在第二行里,像马古礼(#7)与王红公(#11)样,他让这个
只有人语声,远远,可以听到。
光芒透过枝叶。
落在草间,青光闪烁。
——奥克达维奥·帕斯,1974年
(帕斯,《翻译与消遣》)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