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燕云奉使录》:“良嗣问阿骨打:‘燕京带旧汉地汉州,则并西京是也?’阿骨打云:‘西京地本不要,止为去拿阿适,须索到,若拿阿适,也待与南朝。’”原注:阿适,天祚小字。
[4]参考《宋史·佞幸传》。
[5]参考《宋史纪事本末·方腊之乱》。
[6]《三朝北盟会编》引《北征纪实》:“时童贯捕方腊,宣抚东南未归,而女真使人同马政等复至。时上深悔前举,意欲罢结约,有旨谕女真使人可复回也。”
[7]《三朝北盟会编》:“八月,大宋皇帝致书于大金皇帝阙下:远勤专使,荐示华缄,具承契好之修,深悉封疆之谕。惟夙惇于大信,已备载于前书。所有汉地等事,并如初议。俟闻举兵到西京期,以凭夹攻。顺履清秋,倍膺纯
让辽国上下更加离心离德。宋朝也乘机让童贯和蔡攸重新治兵,由于种师道已经辞退,这次带兵是河阳三城节度使刘延庆。[22]
虽然天锡帝去世带来好机会。可是,宋朝国内却弥漫着浓厚机会主义色彩。比如,刘延庆虽然接受带兵命令,可是他私下以为,最好稳重点,不要进军,干脆让女真兵马进入居庸关,攻克燕京,们再用岁币把燕京买回来,这样不费兵卒就可以收复失地,才是万全之策。[23]
在这种论调笼罩下,宋徽宗和大臣们与金国使臣相周旋,他们达成互不追究以前失约共识,决定将和约继续推行下去。皇帝和大臣们对金国使节大献殷勤,允许他们在皇帝宫殿里享宴。九月十八,宋徽宗下令由赵良嗣担任正使,马扩担任副使,从登州海道出发,与女真使者道启程,履行最后约定。
宋徽宗在国书中仍然采用模糊战术,继续表示切都依照前约。但在事目中,却有不少变化。首先,他仍然强调要燕云所有州县(包括山前、山后诸州)都并收复;其次,他解释道,宋军已经打不少胜仗,只是为守约,才没有占据燕京;最后,宋徽宗又在进军次序上让步,以前是让金军必须在关外等待宋军收复燕京,不准入关,但现在表示只要是双方夹攻,谁先进攻燕京都可以,不管谁攻下来,北宋都照样会向金国缴纳岁币,隐藏意思是,哪怕金国收复燕京,也必须卖给北宋。
这些观点放在起是矛盾,方面宣称自己大胜,另方面又指望金军收复燕京。马扩看完大吃惊,大叫大事去矣。
宋徽宗更画蛇添足是,在事目中还尽力诋毁西夏,说西夏帮助辽国天祚帝对抗金国,希望将战火引到西夏去。这种做法没有达到目,反而让金国更看不起。
不管怎说,皇帝这次看上去是想尊重和约精神。但实际上,九月十八,皇帝刚把金使和宋使送上路,几天之后他又改变主意,决定依靠宋军自己力量完成收复。促使皇帝做出改变,是另件事:九月二十三,也就是使臣出发五天后,突然传来辽国大将郭药师投降北宋消息。[24]
【注释】
[1]《茅斋自叙》,原出于《三朝北盟会编》,但现在《奉使辽金行程录》做个很好辑本,本书首先参考该书记录。
[2]《茅斋自叙》:“其行军布阵,大概出此。”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